频繁踩雷 境外业务能否为海通证券分类评价加分?

导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2020年度券商分类评价工作近日已经启动,目前,证监局已向辖区券商下发自评通知,券商要在7月17日之前完成自评工作。

其中,券商分类评价A、B、C三大类别公司的比例,从去年的40%、50%、10%,调整为今年的50%、40%、10%。

券商自评或会参照证监会近日修改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在这一评分规则下,有机构已测算出,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券商加分数均超过10分。

根据申万宏源统计的数据,在营业收入、经纪业务、承销保荐、财务顾问、资产管理、机构交易、财富管理、盈利能力、IT投入等评价板块中,均有多家券商能获得或多或少的评分,唯独在境外收入板块,仅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4家券商可获得加分。

其中,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各加1分;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各加0.5分。

该加分测算的规则,来自《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中的“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0%、20%、10%,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

纵观全市场券商的2019年经营数据,境外子公司2019年度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前5名的分别是:海通证券(26.12%)、中金公司(24.50%)、中信证券(11.09%)、华泰证券(10.75%)、信达证券(9.39%)。

以外资共建为始的中金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在海外业务上有所耕耘,常年成为本土券商的“海外代表”。

相比而言,缺乏“中”字头基因的海通证券,2019年境外子公司营收占比超越中金公司成为“海外一哥”,颇有些“后来居上”的意味。2019年,以海通国际为主要载体的境外业务,多板块均为海通证券谋得了不错的成绩。

以海通整体最为擅长的投行业务为例,海通国际在全球市场共完成了49个IPO项目和58个股权融资项目,在香港市场分别完成了44个IPO项目和48个股权融资项目,两项均位列香港全体投行第一。

此外,海通国际参与了瑞幸咖啡的IPO项目,成为去年亚洲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第二大规模的IPO。这一项目中,另一联合保荐的中资投行则是中金公司。

满满的成绩背后,是海通证券的激进扩张。

比如被海通国际视为高光成就的瑞幸咖啡IPO项目,在年初便深陷财务造假的漩涡。连带作为主承销商的海通国际和中金公司被推上舆论风口。

事实上,不仅是投行部门在这场造假事件中将要承担相应责任,其研究部门对瑞幸咖啡的看多点评,也部分显示着服务二级市场的研究部,对服务一级市场的投行部门存在着某种“配合支持”。

有券商人士认为,“也不是说二级部门不能覆盖这个公司,但这个报告本身没有显示出该有的严谨,更像‘打配合’。券商的一二级业务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有防火墙进行隔离。”

除了瑞幸咖啡之外,2019年以来,海通国际已先后踩雷汉能集团、星美控股、中国智慧能源、平安证券集团控股等多家公司,包括持股暴跌、债券违约等。这些部分说明海通证券在高速扩张海外业务的同时,风控上存在一定的薄弱。

“虽然鼓励券商发展海外业务,但本土券商在发展境外业务时可能略显激进,仅从经营结果来对券商分类评价加分可能并不十分合适。去年某家券商海外业务踩雷,整个部门奖金被取消,但是目前媒体和监管对券商境外业务的关注还是相对比较欠缺,所以没有引发特别大的讨论。”上述券商人士对此分析称。

编辑: 侯玉坤
关键字: 东阿阿胶 业绩

相关新闻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