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 | 中环股份再抛百亿扩产方案,硅片“内卷”下前路几何?

财经网 2021/04/30
导语

在光伏产业高景气度及下游市场需求火热之下,过去一年内,大额订单不断、股价暴涨、业绩大增在光伏硅片行业轮番上演,硅片企业以50GW为单位的扩产似乎已成为“潮流”。

继高景太阳能50GW大硅片项目落户珠海,近日,此前在产能方面相对保守的单晶巨头中环股份(002129.SZ)也抛出90亿元定增预案,拟投建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额达110亿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晶晶体项目之一。

作为光伏产业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之一,硅片领域的大尺寸迭代的历史机遇吸引了大量新进者入局。除了以高景为代表的新势力,上机数控、京运通等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向下游拓展,规划产能已逼近隆基、中环现有产能。

硅片领域“内卷”趋势愈发明显,中环扩张的步子也比想象中走得更为急促。然而,硅料价格跳跃式上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环股份砸下百亿扩产后,或仍需面临降本、供应链方面的挑战。

拟定增90亿元“再造一个自己”

4月27日晚间,中环股份披露定增预案称,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特定投资者,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

根据公告,该项目实施主体为宁夏中环,项目总投资额为109.7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借用银川中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成的智慧工厂厂房及相关设施,在其中完成工艺设备安装和二次配管配线安装工程。主要产品包括CZ高效单晶硅棒(G12),达产后年产量50GW。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新兴市场拉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市场总装机量将达到150-170GW,于 2025年总装机量达到270-330GW。

中环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G12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超过预期,导致G12产能不足成为行业发展瓶颈。因而,产能扩张是公司应对强劲的下游需求采取的积极措施。

事实上,自2019年高举210硅片的大旗后,中环股份的扩产中心全部围绕210硅片技术发展和产能提升展开,其投资25亿元建设的天津DW智慧工厂项目已完成安装调试,今年2月,内蒙中环光伏二期G12高效太阳能电池用超薄硅单晶金刚线智能化切片项目完成首批工艺设备入厂、调试。

4月26日,中环股份曾公告宣布,公司光伏晶体4月产出突破2万吨,年化产出超过60GW。其中,G12硅片产能已达27GW/年,占比提升至45%。

此次公司扩产的脚步也相当迅猛。中环股份曾在其官方微信中介绍,上述项目从项目调研到合作落地,历时仅两个月,该项目已于今天3月下旬开工建设,建设周期约15个月,预计年底前开始投产,2022年底全部投产。

若上述项目建成,中环股份单晶硅片总产能将达135GW以上,其中G12产能将超100GW,约等于“再造一个自己”。截至2020年末,硅片全球老大隆基股份的单晶硅片产能为85GW,预计2021年末产能将达110GW,意味着宁夏项目建成后,中环股份总产能将直逼隆基股份。

多重隐忧尚存 如何破局?

中环股份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拥有新能源、半导体、光伏发电、金融及其他四大业务,曾是光伏制造端为数不多的国企之一,硅片产能仅次于隆基股份。

去年7月,来自广东的TCL科技(000100.SZ)通过竞价成为中环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拿下了中环股份的控制权,意味着这家老牌国企的身份从此转变为民企。

此次募投项目为TCL科技入主后,中环股份实施的首个重大项目。此次扩张的力度与规模,彰显了中环股份冲刺光伏龙头的“野心”。

事实上,受益于行业高增长的红利,光伏硅片领域早已掀起了凶猛的扩产潮。

2020年,上机数控旗下的弘元二期8GW硅片项目投产,加上此前已投产的一期5GW项目,合计产能13GW。2月1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据国联证券预测,上机数控单晶硅产能年内有望突破23GW。

另一家硅片新势力京运通同样蓄势待发。该公司现有乌海一期5GW硅片项目,实际产能可提升至7GW左右,已建成及正在规划中的硅片产能合计接近40GW。

4月12日,硅料与电池片双龙头通威股份公告称,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A股可转债,募集资金拟用于硅料项目、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单晶拉棒切方是制作硅片的工艺流程之一,此次募投项目被外界视为通威股份将正式切入硅片环节。

尽管扩产潮已蔓延至光伏行业全产业链,但由于不同环节的建设周期不同,上下游之间逐渐已出现供需失衡。

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严大洲曾表示,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目前只能满足200GW以内的需求。“有些动作比较快的‘大户’,就开始签订长单。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忧虑。”

首创证券研报也曾指出,因各环节进入壁垒和扩产周期的差异,供给能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硅料环节成为供给产业链“卡脖子”环节,产业链价格同步“激荡不安”。硅料价格继续冲高,硅片环节继续跟涨传导成本压力。

据央视财经报道,由于硅料的扩产需要相当长周期,而国内硅料生产企业只有11家,有些生产规模还很小,因此制约了硅料的快速供应。据4月28日硅业分会发布的硅料报价,单晶硅料均价已在150元/kg以上,市场上散单甚至出现170元/kg的价格,较年初硅料价格80-90元/kg已实现翻倍。

据业内测算,硅料价格每上涨10元/kg,硅片成本上涨0.18元/片,组件成本每瓦上涨3~5分。硅料频繁涨价之下,中环股份也上调其硅片。

4月27日晚间,中环股份官微发布5月份最新报价,其中175厚度硅片中,158mm、166mm、210mm尺寸分别上涨了0.17元/片、0.185元/片、0.3元/片,涨幅分别为3.2%、7.5%、5.2%。隆基股份公布5月份硅片价格,与4月中旬相比持平。

从170厚度硅片来看,中环股份158mm、166mm尺寸的产品价格分别为3.93元/片、4.115元/片,隆基股份同类产品价格分别为3.9元/片、4元/片,略低于中环股份。

166硅片成本优势不及隆基股份的情况下,中环股份目前发力的210硅片领域,也存在降本方面的挑战。

由于210硅片被视为最新迭代产品,上机数控、京运通等纷纷杀入210硅片生产中。浙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上机数控单晶硅盈利能力已超过中环股份,2020年前三季度,上机单晶硅毛利率已达30%以上。

而据年报显示,2020年,上机数控单晶硅的毛利率为26.04%,京运通硅片的毛利率为18.53%。相比之下,中环股份新能源材料的毛利率为17.89%,略低于上述两家企业。

此外,光伏行业关于182于210的尺寸之争也持续发酵,尽管大尺寸硅片被视为光伏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市场上关于210硅片运输、下游产线适配度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如考虑集装箱尺寸装箱量、没有超大电流组件的组串式逆变器匹配等等。支持182规格的厂家认为182在运输成本和良品率上更具优势。

在光伏头部公司大肆扩张之下,硅片行业的下一次洗牌,或已悄然来临,真正拥有规模优势的领先者才有稳坐场上的机会。面对上游原材料传导的压力与新玩家的挑战,对于中环股份来说,前路仍存波折。

文/李璐

编辑: 李璐
关键字: 中环股份 硅片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