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 | 隆基股份70亿投向N型电池补齐产业链,效率之战再起风云

财经网 2021/05/19
导语

继高调入局氢能市场后,“光伏茅”隆基股份(601012.SH)再度将“矛头”对准了相对薄弱的光伏电池环节,发力N型高效电池。

5月17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可转债,用于西咸乐叶年产15GW单晶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宁夏乐叶年产5GW单晶高效电池项目(一期3GW)和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传统单晶PERC电池技术量产转换效率已接近极限,电池环节技术路线的切换有望成为行业下一个爆点,也成为巨头争相抢夺的市场。隆基股份在刷新N型TOPCon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大举推进电池产能,用以补齐产业链之外,或侧面显示了其将光伏产业竞争拉回效率赛道的布局。

“群雄逐鹿”之下,光伏电池环节的效率与路线之战,一触即发。

70亿砸向N型电池,补齐“一体化”短板

根据募资规划,70亿元的募集资金中,除1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47.7亿元拟投入西咸乐叶年产15GW单晶高效单晶电池项目,10.8亿元投入宁夏乐叶年产5GW单晶高效电池项目(一期3GW),项目的整体建设周期均为22个月。

尽管隆基股份公告中并未披露本次募投项目具体进度安排,今年1月及3月,隆基股份曾分别发布签订投资协议的公告,西咸新区年产15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与银川年产5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

东北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隆基股份扩产N型电池,一体化布局更加完善,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实现银川3GW电池产能释放。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供应商,隆基股份自2014年起开启垂直一体化进程,通过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的股权,正式将业务向下游延伸,逐渐成为光伏产业“一体化”龙头企业。

除上游硅料环节外,隆基股份目前业务已全面覆盖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等环节,对下游电站建设及运维服务等业务均有涉及。但从产能来看,电池环节目前仍为其“一体化”的短板。

据隆基股份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末,公司单晶电池产能为30GW,与硅片(85GW)和组件(50GW)产能相比存在较大缺口。按照公司的扩产计划,单晶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将于2021年底分别达105 GW、38 GW和65 GW。

市场研究机构安信电新认为,2021年将是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集中度提升的关键年份,业内企业希望通过激进的扩产计划构建更强大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为补齐电池“短板”,扩大成本端竞争优势,隆基股份此前已多次出手。2020年7月,公司以17.8亿元收购宁波宜则,获得其位于越南的超7GW光伏组件产能和超3GW光伏电池产能。

同年11月,隆基股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投资56亿元建设“曲靖(一期)年产10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计划于2022年投产。

根据投资协议,隆基乐叶规划在曲靖投资建设年产30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据《曲靖日报》报道,三期30GW电池片项目,投资180亿元,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工。

时隔1个月后,隆基股份再度公告,拟投资13.97亿元用于“宁夏乐叶年产3GW单晶电池项目”,该项目预计2021年12月全面投产。

对于此次募资,隆基股份表示,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将有效弥补公司现有电池产能缺口,提升自有电池供给能力,进而继续保持公司组件产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行业领先地位。

综合目前已经公布的投资项目来看,隆基股份目前规划的高效电池产能合计为33GW,为公司现有产能的一倍以上。

从账面现金流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3月末,隆基股份货币资金224.5亿元,较年初减少16.7%;应收账款为83.47亿元,同比增长156.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36亿元,进一步流出10.79亿元。

负债方面,公司当期资产负债率为55.01%,较年初的59.38%降低4.37个百分点,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由82.81%提升至86%。该公司表示,主要因经营规模扩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预收账款等经营性负债持续增加导致。

效率之争,谁将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

产能扩张的同时,隆基股份此次投资也剑指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这背后,也是光伏产业在平价时代降本增效的要求下,不断提升光伏电池效率的一场革命。

隆基股份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募投项目正是依托公司在下一代N型高效电池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和效率提升手段,实施的高效电池产能建设项目,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将超过24%。

尽管PERC电池仍为光伏行业主流的电池技术,随着PERC量产的转化效率已接近“天花板”,在“平价时代”驱使下,N 型单晶电池技术由于效率提升潜力巨大,且具有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无光衰、弱光性能好等优势,被视为推动发电成本继续下降的迭代电池技术。

与182和210尺寸之争相似的是,N型电池中的HJT(异质结)与TOPcon再度分列楚河汉界两边。

从技术路线来看,TOPCon电池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现有传统P型电池设备制程,与PERC电池现有设备兼容性较高,量产难度相对较低,但转化效率处于PERC和异质结之间;异质结则是一种全新的电池结构,与现有产线完全不兼容,设备投资高昂,但叠加钙钛矿技术最高效率可达30%以上,且所用硅片可实现进一步薄片化,为降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不同技术选择上,国内TOPCon电池产能大规模的布局相对较少,中来股份是目前唯一量产TOPCon电池的厂商,现有产能为2.1GW,平均效率可以实现24%以上。技术层面,晶科能源近期宣布其N型电池最高转化效率达24.9%,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超过24%。天合光能、爱旭、通威、晶澳、阿特斯等厂商均有相关技术储备。

相较之下,异质结电池技术吸引了更多玩家。公开数据显示,通威股份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达25.18%、安徽华晟达24.73%、爱康科技24.59%、东方日升24.55%。

据索比咨询统计,目前20家企业异质结产能规划达52GW。其中,山煤国际异质结产能规划高达10GW,一期3GW项目正在分步实施,投资金额32亿;国家电投计划投资约40亿元在莆田建设5GW异质结电池项目,爱康科技与通威股份也分别有6GW、1GW的扩产计划。据CPIA预测,异质结的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3%增加至2025年的20%左右。

目前,隆基股份并未宣布两个募投项目选择的技术路线。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期在TOPCon电池方面的动作相对更大。4月30日消息,经德国Institut für Solarenergieforschung in Hameln(ISFH)研究所测试,隆基股份旗下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基于单晶硅片商业化尺寸TOPCon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5%。隆基股份后续的“站队”值得期待。

在不断追求效率与降本的光伏产业,技术的更迭往往伴随着行业的洗牌。回望2012年,隆基股份率先从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昂贵且不成熟的金刚线切割技术,为单晶硅片降低成本带来革命性突破,最终实现单晶替代多晶的局面,也奠定了其“王者”地位。电池环节的技术路线切换势必将带来一波新的洗牌。

可以预想的是,无论哪种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全产业链布局热潮以及光伏电池效率之战,势必会使得光伏巨头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发展。

文/李璐

编辑: 李璐
关键字: 隆基股份 光伏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