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折戟港交所!见知教育或将面临网络安全审查

证券日报 2021/07/15
导语

原标题:四度折戟港交所 见知教育转战美股

公司表示可能会接受网络安全审查

本报记者 谢若琳

7月13日,见知教育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招股书,这也是“滴滴事件”以来,首家在美递交招股书的中国公司。

资料显示,见知教育成立于2011年,曾以森途教育之名挂牌新三板,是一家IT相关解决方案服务供货商,同时还通过网络及移动平台向客户提供数字教育内容。公司客户主要是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尤其是二批、三批院校以及职业教育机构。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见知教育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05亿元及9837.4万元。同期,见知教育的净利润分别为8355.9万元、8691万元及1228.1万元。

四次冲刺港股均未如愿

回溯见知教育发展史,成立之初见知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是高等院校,公司向后者提供教育内容产品和IT服务,随着品牌打响后,公司开始向个人用户提供产品。

同时,见知教育也不断寻求更广阔的资本市场。2016年5月11日,公司挂牌新三板,当时公司披露其合作院校已达260所,试用院校近2000家,IP在线平台新增400余部教学资源。但一年半后(2017年11月份),见知教育选择摘牌,火速转战港股,并契而不舍地于2018年10月3日、2019年4月30日、2020年2月28日和2020年9月18日连续四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结果均未能如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的合同收入计,见知教育是第七大高等教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1%;按同年的收入计算,见知教育也是中国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在线职业培训服务供应商,市场份额为65.5%。

苏宁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见知教育在高等教育数字内容供应中市场份额仅为1.1%,优势并不明显,其毛利率在教育行业中也不算高;另一方面,对于在线教育板块市场政策逐渐趋严,个股暴雷事件频繁上演,港交所的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或将面临网络安全审查

从收入构成来看,见知教育是典型“平台+资源”型公司,其主要业务包括两种:一方面,公司提供教育内容服务,其中分为B2B2C模式和B2C模式。前者(B2B2C)是向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客户出售在线学习平台,并以此收取服务费,而高等院校购买该项服务后,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免费接入见知教育的教育内容数据库。后者(B2C)是与电信供应商合作,并通过电信供应商直接向个人用户提供课程产品,以此收取订阅费,同时还通过微信售课。

截至今年一季度,见知教育的教育内容库包括超过2.5万个在线视频和视频课程,总计约4500小时,其中超过70%为自主开发,公司为中国约2000所高等院校提供在线服务。

另一方面,见知教育提供IT相关解决方案服务,主要是为客户自主研发软件、定制智能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3月31日,见知教育的研发团队由57名员工构成,拥有129项专有软件著作权。

“尽管没有披露C端用户规模,但根据其高校客户的数据可以粗略判断,见知教育用户规模应在百万级别以上,这意味着见知教育或将适用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7月10日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条款。”某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上述条款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影响仍不可小觑,已有中国公司因此放弃赴美IPO计划。

在见知教育招股书风险提示中,公司也提出,“如果措施草案的颁布版本要求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完成网络安全审查和其他具体行动,我们将面临能否及时获得此类许可或根本无法获得此类许可的不确定性。我们在中国提供移动和桌面应用程序,以及公司受有关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各种法律和其他义务的约束,任何不遵守适用法律和义务的行为都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将来可能会接受网络安全审查。在此类审查期间,我们可能会被要求暂停在中国的新用户注册,并会导致我们的运营受到其他干扰。网络安全审查还可能导致对我们公司的负面宣传以及转移我们的管理和财务资源。”见知教育表示。

编辑: 文静
关键字: 见知教育

相关新闻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