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因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及需要大量的费用,早在三年前就已提出的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至今仍未建立,但这又是下一步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从中可看出每一步改革的艰难。
历时三年
天然气能量计量仍未统一
“要建立这种统一大市场,就涉及类似平台标准以及将来怎么计量等问题,这些原来就都提出过,但有的一下子推进不了,这次应该说是通过文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关键的落实与否可能还需要观察。”天然气问题专家、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对记者说。
据他介绍,天然气的计量方式包括体积计量和能量计量等多种方式。过去长期以来,以体积计量是国内天然气最常用的计量方式,其以“立方米”为单位,并常以“万立方米”、“亿立方米”计算。对普通民众来说,家里的燃气表也是用体积计量,符合产品质量的燃气以一定体积售卖,用掉多少体积,就付多少钱。
因天然气以气体形式运输较为困难,除管道外,国际上多采用液体形式运输和交易天然气,因而在LNG(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中多以质量计量,吨也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常以1吨LNG相当于1360立方米天然气进行折算。
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计量方式是能量计量,即以热值计算。所谓热值,又称卡值或发热量,是燃料化学中表示燃料质量的一种重要指标,即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之所以要采用热值计算,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气源热值差异较大,如LNG的热值相对较高,油田天然气热值相对较低,体积计量不能体现天然气本质价值。如果采用体积计量,这是对高品质天然气的不公平。另外,即便相同气源,因热值引起的销售误差也较大,采用热值计价也体现了买卖的公平原则。
在这几种计量方式中,能量计量是最为公平也最能体现天然气本质属性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天然气大宗交易中都采用热值计量,我国也开始渐渐转向。
事实上,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的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早在三年前就已提出过。
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下称《办法》),宣告天然气计价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办法》第十三条明确了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的要求,提出门站等天然气批发环节应以热量作为贸易结算依据;暂不具备热值计量条件的,应于《办法》实施之日起24个月内实现热值(能量)计量。
“到目前为止,门站也没完全实现能量计量。”刘毅军说。
利益纠缠
市场化改革仍步履维艰
“从公平角度,用能量计量肯定是最好的,问题在于这个计量必须要有相对的标准,实际意味着要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的整体标准。”刘毅军说。
他告诉记者,按体积计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按能量计量需要在天然气入网时达到一个基本标准,再用热量来计算。考虑到资源的多样性,此举实现起来有客观难度,“包括有些地方、企业可能并不愿意这样,因为这么操作对它不利。有时,他们销售的天然气可能达不到标准,就会被挤出整个天然气网络。”
不仅如此,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还涉及到一个设备改造或更换的问题。刘毅军认为,这个事并非很难实现,但支线到终端的改造费用肯定非常大,因为需要增加投资且相当分散,而干线管道上的测量仪表应该说改造起来并不困难。
“到最末的终端就是居民用气,需要考虑计量设备怎么改造、费用怎么出,实际推动起来会遇到不同的情况。”刘毅军认为,最终居民使用的天然气也可能要用能量来计量,但实现的时间会非常长。
在他看来,能量计量至少应该要延伸到城市门站,也就是到燃气公司。如果能达到这一步,再往后向零售端延伸时就可由燃气公司根据情况自己调整,“因为下面的情况确实非常复杂,各地情况特别多。从短期看,要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还比较困难。”
但这又是下一步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刘毅军认为,在需要对管网、市场进行整体改革的背景下,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建设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只有把天然气转化成一种标准产品,才能在交易时让买卖双方更容易进行比较。
“如果计量方式全国统一了,后续的改革也会受到一些推动。因为现在资源差异还是比较大,市场只有统一,竞争才能相对更充分。”刘毅军表示,包括像公平开放之类,都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是整个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推动起来,但可能又不会那么迅速,因为涉及到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