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年来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增长超万亿元

经济参考报 2022/06/22
导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6月2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学段最长、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据悉,我国已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数据显示,2012-2021年,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过多次提标,达到东中西部统一的小学650元、初中850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000元,为普通学生的8-10倍。

吕玉刚介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优先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等学生纳入资助范围。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2020年农村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分别比2012年高出近10厘米和8厘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补短板、兜底线,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吕玉刚表示,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2012-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悉,下一步,我国将一手抓持续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一手抓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更加注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鼓励支持各地探索优质均衡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坚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指导各省各县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加快实现县域优质均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李慧楠
关键字: 教育部 义务教育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