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成立三周年,能否迎来大牛市?

财经网 2022/07/25
导语

科创板能否复制2013年的创业板走势,进而引领A股走出新一轮的牛市行情?

2022年7月22日,沪市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

随着国博电子(688357.SH)、隆达股份(688231.SH)两家公司的挂牌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扩容至439家,总市值突破5.5万亿元,融资金额超过6400亿元。

短短三年之内,科创板已经成为我国硬核科技企业的聚集地,中芯国际、天合光能、百济神州等知名公司先后在科创板上市,更是出现了奥特维、德威、东威科技、美迪西等一批10倍大牛股。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创业板在成立3年后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那么,科创板能否复制2013年的创业板走势,进而引领A股走出新一轮的牛市行情?

坚守硬核科技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鸣锣开市。

从定位上看,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等先进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或者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上市。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相关规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的发行人,应该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科创属性指标中4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指标分别对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等细节做出规定,进一步确保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硬核科技含金量。

根据这一宗旨,科创板吸收了一批具有科创属性、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经济企业上市。截至7月22日,已有439家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金额超6400亿元,其中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三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数量达到61家,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涉及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93家,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此外,动力电池、光伏、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陆续登陆科创板,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效益逐步显现。

除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之外,科创板的推出还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并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因此,科创板在A股首创允许亏损企业上市的先河,让一批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得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大科研投入。这既增强了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也实现了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接轨。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三年来稳步试点注册制,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各项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事实证明,注册制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

注重研发 牛股多多

短短三年之内,科创板已经成为我国硬核科技企业的聚集地,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一大批芯片、生物科技知名公司成功上市。

从研发投入上看,科创板企业整体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据上交所披露数据,2021年全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0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9.46%。对比来看,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分别为3.42%和5.04%,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创新属性较为凸显。

2021年全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新增发明专利7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08项。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41家制造业公司入选单项冠军企业名单,科创板之称可谓名至实归。

与此同时,科创板公司整体维持了较强的盈利质量。2021年全年,科创板超四成公司毛利率超过50%,近四成公司净利率超过20%,市场竞争力较强。2021年全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3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净利润195.2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

良好的业绩表现也带动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的上升。截至7月21日收盘。共有324只个股相对于发行价上涨,占科创板上市个股总数量的74.14%。其中,159只个股实现股价翻倍,占比约为36.38%。

从市值上看,科创板市值超过百亿的公司已经达到153家,中芯国际(688981.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33.SH)、百济神州(688235.SH)、大全能源(688303.SH)等五家公司市值超1000亿元大关。此外,奥特维、德威、东威科技、美迪西等四只股票相对于发行价涨幅都在在10倍以上,成为科创板首批“tenbagger”。

“大非”解禁影响几何?

4月底以来,A股三大指数开始触底反弹。6月2日和6月6日,科创板50指数分别大涨4.68%、3.86%。截至7月21日,科创50指数反弹幅度为27.91%,成为这一轮反弹的急先锋。一时之间,科创板“大牛市”的说法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让不少投资者记忆尤新的是,设立于2010年的创业板指数正是在2013年迎来了一轮牛市行情。那么,科创板成立3周年之际,能否复制当年的科创板大牛市行业?

先来看下估值水平。截至7月22日,科创板439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46.31倍。考虑到科创板公司多为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46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范围内。

另一方面,科创板做市新规的推出以及科创板降低门槛的传闻也提升了投资者对科创板的关注。7月15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为实施细则)和配套业务指南,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做市机制的推出将显著增加科创板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

不过,即将到来的解禁洪潮又让不少投资者担心“大非”的减持压力。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首发原始股份往往会在一年和三年解禁。其中,大非是指股市中的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通常是指占股总股本5%以上的首发原始股东。

7月22日开始,25家首批科创板企业的大股东将迎来解禁。统计数据显示,首批25家公司单日限售股解禁市值超过2200亿元。其中,中微公司(688012.SH)、澜起科技(688088.SH)、中国通号(688009.SH)、杭可科技(688006.SH)、西部超导(688122.SH)、华兴源创(688001.SH)和南威医学(688029.SH)7只股的解禁市值超百亿规模。

不过,浙商证券在一份最新研报中指出,以创业板“大非”解禁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创业板在“大非”解禁前有小幅回落;但在 “大非”解禁后,30个自然日内个股平均涨幅不断增大。因此,科创板解禁对市场影响较为有限,“大非”解禁后股价往往易涨。

无独有偶。7月初,景顺长城知名基金经理杨锐文明在与投资者交流时明确表态看好科创板,并认为是这将是“媲美2012年创业板的机会”。一方面,科创板整体公司质量是很高的,且不少公司是在主板和创业板所找不到的。另一方面,通过三年的估值消化,不少公司的估值已经从50-100倍下降到20-30倍,甚至更低。

针对即将到来的大额解禁,杨锐文则认为不必过度担忧。因为三年期解禁一般是实际控制人解禁,实际的减持金额会远小于大家的预计。二市场过度担忧短期解禁的风险,“这个纠偏可能会来得很迅速和猛烈”。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15日当晚,也就是25家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集体发布有关限售股解禁的公告之时,已经有中国通号、容百科技等5家科创板公司延长锁定期,另有华兴源创、天宜上佳等5家科创板公司承诺不减持,这在一定层度上也减轻了投资者对科创板解禁的过度担忧。

编辑: 赵永俭
关键字: 科创板 创业板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