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最新发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上海证券报 2023/06/08
导语

“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6月8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他还表示,目前我国市场已经形成了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截至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世界前列。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易纲表示,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金融风险的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中心、金融人才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他表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比较早。近年来,上海立足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阶段,提出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率先推出了多个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先导作用。

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

易纲表示,中央做出“3060”部署以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人民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加强环境信息的披露,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三是开展气候变化的压力测试。

“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易纲说,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排碳成本)则是“中棒”或者“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发展。对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60%提供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

易纲说,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要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是自担风险的,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同时,接受人民银行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以及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且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

据他透露,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大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

据易纲介绍,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工作,在2021年搭建了气候压力测试的基本框架,组织19家国内系统性重要性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化工、石化、造纸等8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人民银行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通过开展相关工作,金融机构管理气候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处理好减排和发展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节奏和力度更加合理。”易纲说,在上述工作中,人民银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他看来,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据有关方面测算,所需要的资金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的量级。“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主要是靠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功能,实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增长路径。”易纲说。

他表示,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适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上海 国际金融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