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行至岁尾,回看全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稳健前行,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为了多方面展现中国经济风貌,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盘点2023: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年终系列报道,多维度展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本报记者 吴晓璐
2023年,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步履不停,市场生态明显改善。随着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为龙头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适配性显著增强,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结构不断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也显著提升。
今年10月份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这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要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活跃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证监会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目标明确。
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
2023年上半年,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重塑资本市场生态,市场结构明显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试点注册制以来,一批“硬科技”企业涌现,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试点注册制以来,截至今年12月13日,A股新增上市公司1280家,合计募资1.49万亿元,其中近一半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不同类型、规模的科创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发展壮大机会。”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登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此同时,市场生态全面优化,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第三方中介机构责任更加明确,“优胜劣汰”机制完善,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严厉打击,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充分保障。
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是明年资本市场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活跃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保障。
“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完善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以及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其次,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后,推进并购重组和退市制度改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持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维护市场健康发展。
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持续优化
多路增量资金“跑步”入场
加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活跃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根本所在。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深入推进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独董制度改革落地,推动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上市公司分红规则修订,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分红机制;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修订,着力提高回购便利度;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
此外,监管部门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7月份和12月份,证监会先后启动公募基金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费率改革,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9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的风险因子;10月份,财政部发文,明确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实施3年长周期考核;12月份,财政部拟优化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股票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可达40%。
“今年以来,投资端的改革举措主要集中在降低投资成本、稳定金融企业发展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在改善投资者投资体验和活跃资本市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章俊表示。
从增量资金来看,今年以来,外资、险资、权益类ETF持续为A股输送“弹药”。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272.7亿元。权益类基金中,股票型ETF持续吸金,份额和规模双双大增。截至12月16日,股票型ETF份额1.33万亿份,较去年年底增长48.41%,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6.87%。
另外,险资持续增持。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人身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持有股票规模2.0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6.46%。
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也是明年资本市场重点之一。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把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
在章俊看来,明年投资端改革重点方向有四个,包括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让更多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市场;继续推动银行理财、险资和信托资金等开展权益投资和实施长周期考核,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持续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强对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完善交易制度,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股债双轮驱动
服务创新发展
活跃资本市场,一方面要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使资本市场成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蓄水池”,另一方面也要服务科技创新,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金精准流入科创领域,浇灌“科创之花”。
目前,资本市场已经建立起“股债双轮驱动”服务创新发展战略的格局。股权融资方面,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股权融资规模4540.73亿元,占A股股权融资规模比例41.09%。
章俊表示,资本市场不仅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还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平台,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也能帮助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
此外,鼓励创投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9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正式实施,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和自律管理,在投资退出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吸引更多资金“投小、投早、投科技”,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科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前,可以发挥私募创投培育作用,在上市前为科技公司提供资金支持。”郑登津表示,而科创企业上市后,为创投机构投资硬科技项目提供了退出渠道,激励其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投资。
债券市场方面,今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行科创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交易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3484.4亿元。
据了解,明年,证监会将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质效。
章俊认为,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动方案,关键点包括四方面,首先,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再次,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最后,继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