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列为九项重点工作之一。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
究竟该如何协同发展、落实“双碳”目标?2023年12月21日,在《财经》杂志主办的“2024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就中国工业领域多年来的“双碳”行动进行了阐述。
李毅中表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行动。中国“双碳”的顶层设计已日臻完善,且已做出显著成绩。实现“双碳”目标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梯次达峰,要政府引导、落实责任、市场运作。完成“双碳”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在他看来,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支持。“推动化石能源安全清洁高效,积极有序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储能调节能力,建立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双碳’工作,要积极加强科技攻关,调整结构,绿色制造,还要培育生态碳汇。加强金融、财税和产业政策的支持。”
就能源问题而言,李毅中认为,要稳步推进能源革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十年来,中国一次能源结构(折合成标准煤)发生了明显变化,煤炭占比十年来每年平均降低1.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5%,煤炭占比则应再降8个百分点,“艰难但必须完成”。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科学合理有序替代,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力度。中国的油气资源并不贫乏,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大投资,以适应中国地质条件复杂苛刻的状况,发现更多的陆海油气场。保障油气储输和油气进口,我们已经形成完备的油气管网和设施,如果发挥技术和工程优势,和产油国尤其“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发共赢,可以获得权益油气资源。”李毅中称。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的动力。李毅中指出,目前各行业已有一批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产业化,如第四代核电、高效光伏、智能电网、电化学储能、光热发电、绿氢的制储输用、钢铁生产短流程等,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工业化,也还有一些前沿技术尚在研发。
李毅中认为,中国要开拓思路,依托科技创新探索新路径,比如优化用能结构,能源尽量使用电能,少烧点煤、少烧点油,进行技术革新,进行设备革新、淘汰。还要优化梯次用能,打造零碳经济。“如果我们加快汽车的退役和淘汰,会对降碳起到很大作用。电池现在很热,但是没有考虑以后大量电池退役带来的污染,动力电池退役下来可以做储能电池,储能电池用完了,怎么回收里面的金属?”
践行“双碳”的前提,是要查清碳排放量,摸清碳足迹。李毅中提到,要梳理碳源分布,依靠科技持续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尽快建立完善碳排放、碳统计的剂量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摸清楚碳排量、碳温度,建立碳数据库,建立科学可靠的双碳工作流程,并努力与国际通则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