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上市公司积极刷新回购、增持“进度条” 彰显对市场坚定信心

证券日报网 2024/01/04
导语

2024年开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都在积极推出回购计划。与此同时,一批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刷新回购、增持“进度条”,彰显对市场的坚定信心。

“2024年开年,众多公司宣布回购是‘内部人’对于企业发展信心的表现,是上市公司对于市场前景的信任,是2024年市场有望稳健增长的反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回购计划积极推进

记者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1月3日,共196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其中,世华科技、工业富联、纳尔股份、东阿阿胶4家公司首次披露股票回购预案,82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3家公司回购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7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从首次披露回购预案来看,1月3日共2家公司股票回购预案金额超千万元,东阿阿胶、世华科技分别拟回购不超1.24亿元、3000万元;从股东大会通过回购预案来看,养元饮品拟回购金额居前,不超2.5亿元。

从回购实施进展来看,荣盛石化已回购金额为26.32亿元,位居首位,宝钢股份、宁德时代分别回购17.02亿元、15.03亿元;从已经完成回购来看,当日共4家公司回购金额超千万元:喜临门、东望时代、锐科激光已完成回购金额居前,分别回购2.0亿元、4999.44万元、4564.35万元。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对市场信心和股价表现均偏积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周茂华看来,上市公司积极回购,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看好经济和自身经营前景,并对公司未来成长持有较高信心,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整体来看,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有991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2022年有1159家公司实施回购;2023年则达1370家,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回购金额超过868亿元。

不过,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本报记者提示道:“虽然回购对于修复短期信心、维持短期股价有一定作用,但是回购也只是短期举措,难以长期持续。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最根本的发力点还是在于公司自身的主营业务经营上,认真做好技术、产品和服务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增持主体多元化

积极回购的同时,实控人、高管等也在通过增持行为向市场传递着积极信号。

1月3日,信邦制药发布董事长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据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公司实控人之一、董事长安吉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310.62万股。同日,青海华鼎也发布了实控人增持股份达1%的公告。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多家上市公司的增持主体较为多元,涉及实控人、高管等不同身份。值得一提的是,与上市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经销商群体也在积极增持公司股份。

友发集团此前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公司部分经销商拟自愿增持公司股票,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实现公司长远发展与经销商利益的结合。本次增持金额为1亿元至2亿元,不设定价格区间,由经销商根据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并结合二级市场波动情况独立判断买入时点和价格,择机实施增持计划。

“经销商增持股份意味着其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通过成为股东,经销商可以实现与上市公司的深度捆绑,使其进一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长期发展中。”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体而言,经销商对上市公司的增持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还标志着他们在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共赢关系,实现从单一销售渠道商向战略投资者角色的转变,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通常是一个积极信号。”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销商增持公司股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看好。通过增持股份,经销商可更好地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同时也可增加自身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回购 增持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