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AI法案20天后开始生效:欧盟正式批准

导语

AI监管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当地时间5月21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了《人工智能法案》(简称《AI法案》)。两个月前,欧洲议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该法案。这意味着该法案终于通过欧洲议会主席、欧盟理事会主席签署,未来几天将公布于官方公报,刊宪20天后法案生效。

《AI法案》适用于欧盟法律范围内,对军事、国防、研究目的AI系统提供豁免。整体来看,它基于风险分类分级的方法,将AI系统划分为不同等级,对社会带来危害的风险越高,监管规则就越严格。

具体来说,《AI法案》彻底禁止了可能引起“不可接受的风险”的AI系统,包括操纵人的行为,或者根据人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分。 

它还定义了AI系统的“高风险”用途,比如将AI运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医疗系统、招聘领域,因为它们会影响健康、安全、就业等基本公民权利。此外,面部识别技术也属于高风险用途。落在高风险区域的AI相关应用,开发人员需要注册AI系统、达到风险和性能评估等一系列义务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目前我们最熟悉的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属于《AI法案》定义的通用人工智能(GPAI)。不过大部分GPAI只需要披露训练方式,满足透明度要求即可。只有达到了一定浮点运算的阈值(FLOPs)时,《AI法案》才可能认为GPAI构成“系统性风险”,并采取更严格的事前监管措施。

在罚款方面,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对违反《人工智能法案》的公司处以最高 3500 万欧元或其全球年收入7%的罚款。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AI法案》的执行,欧盟理事会新增了多个管理机构:一个AI办公室,设置在欧盟委员会内,负责监督AI法案的执行步调;一个AI咨询小组,由独立专家组成,提供专业意见;一个AI委员会,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作用类似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

比利时数字化部长马修·米歇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是世界首创,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技术挑战,也为欧洲的社会和经济创造了新的机遇。”

作为全球第一部AI领域的全面立法,《AI法案》很可能为人工智能监管制定全球标准,并发挥“布鲁塞尔效应”,反塑技术和产业的后续发展。

根据目前的公开版本,《法案》整体生效后,不同部分的规定将分阶段适用。比如对于落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区域的AI系统,法案生效的6个月后适用;对通用系统的限制要等到法案生效 12 个月后才会开始,也就是最早开始于明年夏天;目前商用的大模型——比如OpenAI 的 ChatGPT、谷歌的 Gemini,会有36个月左右的过渡期让它们适应法规要求。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AI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