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显著改善 港股修复动能不断激活

上海证券报 2024/05/29
导语

4月中下旬以来,港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幅度超过20%的上涨,估值与风险偏好逐步修复,内外资共同为港股市场增加流动性。港股市场能否延续升势?全球资金配置能否持续转向低估值的港股?近期,券商密集举办中期策略会并发布港股主题相关研报,围绕港股修复持续性、如何把握投资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内外资均是港股增量资金主力

1月底以来,港股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大幅领先。截至5月27日,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均超过25%。分行业看,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等一级行业表现靠前。

天风证券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海外首席分析师孔蓉表示,港股正从反弹走向反转。港股行情在4月下旬启动,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资本的再配置和港股估值性价比突出。无论是对冲基金、长线基金还是港股通资金,均在配置港股。伴随日元汇率快速贬值,全球资金配置从日本股市转向低估值港股,中国资产的相对优势显现,成为港股上涨的催化剂。

“港股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中国资产估值性价比较高。”孔蓉表示,目前恒生指数市盈率约9.62倍,在全球资产中性价比突出,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已经在预期上出现变化。

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港股上涨伴随着资金面的边际改善。据华福证券燕翔团队测算,今年以来各类中介机构持有港股的市值均有所回升。截至5月20日,港股通、国际中介、香港本地中介持股市值相比去年底分别提升32.2%、19.0%和13.2%。

把握科技与红利两大主线

多家券商认为,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政策支持港股市场发展、企业盈利逐步改善的背景下,2024年全年港股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中金公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认为,当前港股增量资金以交易型和部分再平衡需求的区域配置型资金为主。港股的上涨空间依赖两方面:一是10年期美债利率能否进一步下行;二是港股基本面能否持续改善。

国信证券张欣慰团队表示,2023年以来,市场上少有确定性高的投资机会,资金主要流向两个方向:一批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在利率下行、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转向业绩增长弹性较高的成长板块;另一批低风险偏好的资金,转向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以追求确定性。投资者可采取科技与红利双主线的“哑铃”策略,将红利资产作为“安全垫”,同时兼顾科技类成长板块的结构性机遇。

挖掘新质生产力相关机会

多家机构还认为,作为新经济企业出海的“桥头堡”,港股有较多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值得挖掘。

孔蓉表示,港股市场凭借其对科技企业的高接受度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成为众多高科技企业上市选择地。港股的“新质生产力”包括AI、机器人、web3.0等,一些代表公司具备全球竞争力。

部分券商认为,港股AI板块处于类似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增长阶段,增长潜力较大。国信证券表示,2024年AI行业处于群雄逐鹿状态,无论是海外的科技巨头,还是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训练和迭代自身的大模型能力。开源证券表示,AI领域创新不断涌现,坚定看好AI算力与应用端的投资机会。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港股 流动性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