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ESG信息主动披露意识日益提升 创新实践不断“上新”

证券日报 2024/06/19
导语

近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成功开出全国首单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险暂保单。据悉,该保单将为深圳优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ESG数据提供累计赔偿限额100万元人民币的数据资产损失费用保障。

投保ESG数据是企业对ESG工作建设的又一创新实践,背后更是透露出推进ESG工作正愈发受到现代企业关注。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超215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同比增长逾16%。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将ESG管理作为内部管理重要部分能够提升企业声誉,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同时,通过对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关注,能够进一步降低环境风险和合规风险,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ESG工作实践不断创新升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推进ESG工作当成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监管持续引导、客户需求以及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要求等或是主要驱动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高增长高消耗的模式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及企业的共识。为此,监管层持续引导企业关注自身ESG工作建设。

以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为例,2022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工作指引,明确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同年5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2024年4月份,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对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明确规范。

随着企业主动披露意识不断强化,ESG工作实践也在不断创新升级。除了上述首份ESG数据保单落地,还有不少公司在内部专门搭建了完整的ESG治理架构。例如,某上市公司在2023年ESG报告中披露,公司设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ESG)规划委员会,用以分析全球经济和行业形势,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对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36家A股上市公司新设ESG委员会,远高于去年同期。

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不断创新升级管理手段,正在逐步提升企业ESG工作的质量,为日后企业商业决策以及投资者投资决策都提供了重要考量。

推动ESG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我国企业正积极探索ESG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推动ESG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挑战。

在郑磊看来,由于关于企业ESG工作的监管框架尚在完善之中,缺乏与国际标准相匹配的统一披露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信息透明度不足。同时,从企业角度来看,ESG理念在企业中的普及和认知程度不一,部分ESG理念难以找到切实途径落地,导致浪费利用ESG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和优化经营绩效的机会。

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的统一和完善正成为我国企业ESG工作“更上层楼”的关键所在,各地亦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例如,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建立并完善本市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企业,在国际性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自主制定一批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谈及企业自身如何进一步提升ESG工作质效,郑磊建议,企业需要加强对ESG管理的认识和投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完善的ESG管理体系,加强对ESG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积极开展ESG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ESG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同推动ESG建设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对记者表示,企业在进行ESG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可以从将ESG战略与业务挂钩、主动披露ESG信息和构建清晰的组织架构等方面入手,比如,可根据自身的利益相关方议题和行业特色指标,将ESG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管理等。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ESG 信息披露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