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消失的数据” 没有托管牌照的中小券商急了

证券时报 2024/09/04
导语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马静

近年,监管层多措并举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运作。伴随私募行业持续的“扶优限劣”,证券公司的展业也迎来系列挑战。

相对而言,中小券商所受影响较大。从私募净值数据收集的角度看,没有托管牌照的中小券商正忙于重新收集数据,而大型券商借助托管条线、代销条线等已积累了大量私募客户,数据获取有一定便利性。

“最近我正忙着到处联系机构,收集私募净值数据。”华北一家中型券商的私募业务人士称,由于其供职单位没有托管资格,不得不为“净值关灯”甚感苦恼。

8月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下称《指引》)实施,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下架”了所有非代销私募产品净值。

“我们这些没有托管牌照的中小券商,现在看私募产品净值很难,除非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签代销协议、做合格投资者认定。不过,管理人要想进券商代销白名单谈何容易,我们需要做好筛选、考察和跟踪业绩后,才会视情况是否将其纳入白名单。这就成悖论了,所以我最近在借力不同的市场机构,尽量收集和覆盖全市场的私募数据。”上述华北券商的私募业务人士表示无奈。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的基金托管人机构名录,截至目前,共有30家证券公司具有基金托管资格,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券商没有托管牌照。谈及没有申请托管牌照的原因时,上述私募业务人士表示这并非易事,“申请牌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打造托管系统就是‘硬投入’,成本很高”。

证监会官网显示,西部证券、财信证券、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渤海证券等,自2018年至2022年期间已陆续申请基金托管牌照,不过至今仍停留在材料补正阶段,尚未步入受理环节。

在《指引》实施前,上述类型中小券商主要通过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等查询私募管理人信息及相关产品净值,数据易得,且能进行产品分析。在此背景下,当年中小券商并非一定要拼下托管牌照。

如今,随着“净值下架”,没牌照的中小券商慌了,相关业务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有中小券商人士表示,经此一事,未来仍然需要自建私募数据收集、清洗、分析的系统。

随着私募行业生态进一步重塑,除了托管牌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实际上中小券商的展业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多名受访人士认为,随着中小私募加速出清,未来券商的私募基金业务提升集中度是显而易见的。

华北地区某大型券商的私募业务人士直言,未来中小券商的私募基金业务空间会越来越小。在他看来,大型券商沉淀大量私募管理人客户,数量已占有优势,况且还同时可提供托管、代销、投研等全链条服务。可以预见,随着《指引》实施,私募管理人仍有品牌露出需求,未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大型券商靠拢。

华南地区某中小券商的机构销售人士也提到,尽管大型券商的产品代销门槛不低,但中小私募管理人仍倾向与大中型券商合作,主要看重其背后蕴藏的募资能力。

展望未来的竞争格局,某中型券商的一位人士表示,私募行业降速,竞争愈发激烈,大型券商已建立较高的护城河,中小券商展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需要强化协同,加大在人员、技术上的投入,由“单线”全面转向“综合”服务。

记者注意到,其实已有多家中小券商为此展开行动。东北证券在半年报中称,公司私募专班推动与一线分支机构的总分协同,持续优化私募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细分领域的差异化优势。上半年,该公司新落地合作私募管理人家数及新开私募产品账户数,同比分别提升10.23%、7.97%。

长江证券也表示,上半年,公司深化横跨条线、纵贯总分、联通内外的协同合作机制,不断满足客户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以及细分客群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编辑: 文静
关键字: 券商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