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掀回购增持热潮 前8月回购增持计划为A股带来1938亿元“活水”

证券日报 2024/09/12
导语

本报记者 吴晓璐

9月10日晚间,药明康德抛出了年内的第三轮“注销式”回购计划。为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10亿元回购A股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上市公司回购热情高涨,回购计划数量和金额较上年同期均翻倍增长。公司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踊跃增持,计划增持金额较上年同期亦大幅增加。以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计算,前8个月发布的回购、增持计划,可为A股带来1938亿元“活水”。

在市场低迷背景下,上市公司回购、重要股东增持向市场传递出股价被低估的信号,不仅有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增强投资者回报,提振市场信心,还能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是提振股价的重要手段,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上市公司回购激增

五大结构性亮点突出

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维护公司价值、回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的重要工具。去年12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增强回购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进一步便利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共有1127家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1204单,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814家和882单;计划回购金额区间为789亿元至1462亿元,上下限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409亿元、758亿元;共有1463家上市公司实际实施回购,合计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

除了回购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还呈现五大结构性亮点:

大手笔回购频现,护盘提振股价。在上述1204单回购计划中,14单为10亿元级大单,对提振投资者信心带动明显。比如,自2月7日泰格医药披露10亿元回购计划,截至9月11日,股价已上涨21.91%;自7月14日阳光电源披露回购10亿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截至9月11日,股价已上涨28.38%。

接连回购,持续回报投资者。年内和邦生物、道森股份、药明康德等72家公司披露两期以上回购计划,实现接续回购。另外,38家公司已连续三年披露回购计划,构建起常态化回购机制。

大市值公司带头示范,国企加入回购大军。大市值上市公司、上市国企在市场中具有“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这些公司的表现通常也是行业走势、前景的风向标,回购显示出这些公司对自身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的信心,也表明对行业发展态势的看好。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披露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千亿元市值有15家,百亿元市值有204家。

“注销式”回购常态化。“注销式”回购被视为与现金分红并驾齐驱的回报手段。新“国九条”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注销式”回购计划170单,较上年同期增加136单,计划回购金额区间为189亿元至324亿元,上下限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1亿元和203亿元,5家公司回购注销上限在10亿元以上,最高的为伊利股份,回购注销上限20亿元。此外,还有多家前期已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主动调整回购用途,变更用于减资注销,更直接、更立竿见影回报投资者。

“护盘式”回购数量增加。“护盘式”回购即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释放了上市公司股价低估的鲜明信号,是对股价最直接“呵护”。前8个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护盘式”回购计划合计274单,较上年同期增加267单,计划回购金额区间为167亿元至317亿元,上下限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57亿元和296亿元。

重要股东增持传递信心

为市场注入“稳定剂”

此外,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重要股东增持,传递出对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为市场注入“稳定剂”。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共有595家公司新增披露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增持计划,同比增加447家;增持金额上限合计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4亿元。其中9家增持上限超过10亿元,17家增持上限超过5亿元,向市场传递了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积极信号。

另外,重要股东增持后一般都有锁定期,一方面,这对于股价稳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度绑定重要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增强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重要股东的责任感,提高其积极性,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编辑: 文静
关键字: 回购 增持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