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配置价值凸显 买方力量集结意在领衔重构“漂亮曲线”

证券日报 2024/09/13
导语

中报披露已落下帷幕,上市公司稳健的基本面得到印证。同时,今年已有663家次公告表示实施中期分红,预计分红5337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由去年的7.0%提升至18.5%(截至8月底)。以公私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买方机构均认为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立足长远”做“耐心资本”走“难而正确”的路已成机构投资者共识,只要各方坚定信心、决心和耐心,拨开障目的迷雾,A股自会走出漂亮的向上曲线。

A股中长期向上因素不断累积

近段时间,A股市场信心修复存在一定“扰动项”,观望情绪浓厚直接导致市场活跃度下降。在股指持续筑底过程中,推动A股市场中长期向上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得到了包括公私募基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充分认可。

清和泉资本表示“看好A股的价值和发展”;博时基金直言“A股估值具有较大吸引力”;嘉实基金预计“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机,信心领航,做多中国资产”;泰信基金认为“符合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新质生产力行业,蕴藏着显著的长期投资价值”……

在受访机构看来,判断资本市场的长期走势还是要看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A股上市公司经营保持韧性,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不断落地,这些都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底气。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罗佳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经济处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期,过程中也会给部分产业带来一定挑战。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逐渐深入,经济复苏的动能也在逐渐累积,部分优质公司2024年以来盈利重回增长区间,应对未来的A股市场保持乐观。”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监管号召,践行强本强基,聚焦提升公司质量与回报水平,业绩逐季好转,服务消费、出口增长、培育新动能成为业绩恢复的亮点。此外,“估值”成为大家谈及A股投资的关键词。具体而言,5月中下旬至今,A股市场持续调整已有四个月左右,阶段性调整时间及空间较为充分,转机渐行渐近。截至9月12日收盘,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不足11倍,市净率为1.15倍;上证指数动态市盈率略高于12倍,市净率为1.12倍,均处于历史底部水平。从投资角度来看,低估值优势形成“安全垫”可以对冲一定波动,此时升级战略视角,做好优质品种的关注与跟踪,进行中长期投资会有较好的收益。

对此,嘉实基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伴随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无论是估值、预期,还是宏观周期、政策环境等多方面,A股的投资性价比、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正是低位布局未来的良好时机。

泰信基金董事长李高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下A股市场经过长时间的回调,优质公司总体处于估值不高的位置,尤其是符合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新质生产力行业,更是蕴藏着显著的长期投资价值。”

买方机构力量持续壮大

当前,A股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渐显,正迎配置较好时机,机构投资强化专业买方作用,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当其时。

机构投资者是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运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嘉实基金看来,机构投资者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定价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降低市场波动、应对金融风险、挖掘市场价值,推动我国A股市场更好践行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

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4%提高到7.3%。此外,截至2024年7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1万亿元,产品数量超1.2万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9.69万亿元,产品数量超15万只。

在政策引导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逐年提升,实现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对比境外成熟市场,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和中长期资金总量仍然不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对于下阶段,机构投资者如何进一步吸引长期增量资金,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给出明确方向。《若干意见》强调,“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时表示:“希望机构投资者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不断提升专业投研能力,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壮大买方力量,帮助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更加成为市场运行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清和泉资本表示:“壮大长期资本确实对推动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目前,我国在经历从金融周期过渡到创新周期的转型,发展模式、经济结构、融资体系均在发生变化,资本市场和长期资本是其中重要一环。二是长期来看,未来经济结构转型成功会有利于稳定A股的盈利周期,同时也将涌现出更多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三是长期资本有望拉长A股的投资久期、降低市场的风险溢价,从而对市场的长期估值形成一定支撑。”

在李高峰看来,壮大买方机构力量,特别是引入更多具有长期投资理念和稳定资金来源的机构,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有效抵御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因而,如何提升投研、定价能力,从收益端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成为摆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私募机构方面,清和泉资本建议,聚焦“立足长远”。“宏观上要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中观上要匹配更加稳定和长期的负债和资产,微观上要注重企业的长期内在价值,淡化短期市场博弈。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司的股东长期回馈、盈利长期增长、自由现金流的长期创造。”

养老金是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代表之一,嘉实基金建议,公募基金更加透明、更有效率地承担起管理养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职责。投研上,需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采取适合养老资金投资属性的投资策略和方法,依托资本市场为养老金投资提供优质服务;服务上,不断优化养老金融的服务场景,提升大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产品上,发展丰富的产品体系对接不同的偏好和支取安排的养老需求,针对养老特点创新产品形式。

“陪跑”新质生产力

持续壮大买方力量,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让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和践行国家战略上体现担当,也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

嘉实基金以公募基金为例介绍,作为联通社会资金与实体产业的桥梁,公募基金积极发挥好引导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的积极作用,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以专业投资和研究,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融资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向实而行”,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的发展。同时,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力争让投资者实实在在地通过公募基金在国家宏观经济结构化转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持续受益。

在泰康基金看来,不断创新的公募基金产品正在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并且不断地引导社会资源向战略科技创新行业聚集,形成了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关注国家战略和长远发展,投资高水平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不谋而合,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机构投资者和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是“三赢”关系。创新驱动型企业往往具有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需要耐心资本的长期“陪跑”。同时,耐心资本又受益于创新驱动型企业高成长性、高竞争壁垒、高估值带来的合理回报,双方可谓深度互补。此外,创新驱动型企业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对于稳定金融市场、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A股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