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重塑AI生态:资本加持 产业前景可期

证券日报 2024/12/23
导语

2024年,大模型行业充满变革与挑战。从“文生文”到“文生视频”,从单模态到多模态融合,技术不断突破界限,为各行各业带来深远影响。在这场AI(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浪潮中,我国正迈上AI赋能千行万业之路。

2024年3月份,“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对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实融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创始人周鸿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行各业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企业重塑、业务重塑,找到工作流程中的卡点和堵点,并用人工智能技术予以解决,使大模型成为各行各业提升内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驱动力。

在多领域实现初步应用

“过去这24个月,AI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大大提升,这让AI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变得可用、可被信赖。”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2024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

据了解,大模型之所以能消除幻觉,是得益于模型参数的不断提升,算法的优化,以及高质量数据的持续供给。当采用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后,大模型会利用检索到的信息来指导文本或答案的生成,从而极大地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大模型的参数量已经从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这一变化使其能够捕捉到更加细微的语言特征和模式。

在此基础上,大模型在多模态融合方面的进展突飞猛进。2024年以来,AI大模型技术和应用逐渐从文本扩展至更多模态,并在金融、医疗、教育、汽车、影视等多个领域实现初步应用,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在智能座舱方面,AI大模型正在加速“上车”。多模态的大模型技术可以综合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全方位地感知乘客和驾驶员的需求,提升智能座舱的智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也为视频内容创作带来新的可能,从教育视频到娱乐内容,文生视频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视频制作的成本结构和创作流程。

“AI技术的变革势必会带来更多专业影视内容创作上的突破,伴随着创意转化为作品的路径大幅缩短,更多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创作影视级内容当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张迪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此外,多模态大模型在医疗影像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整合不同模态的数据信息,提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特征信息,可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未来,大模型将集中在算法的持续优化、多模态融合的深化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普及等多方面发展。”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几年内,大模型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迭代,并为多个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应用跑出“加速度”

以大模型为底座的AI技术不断突破,逐步让AI深度融入“千行万业”,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初步估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964亿元。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并建成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紧密耦合,已成为牵引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例如,在医药行业,浙江嘉兴已经开始使用全自动采血机器人;在巡防领域,四川成都已有一批警用机器狗“上岗”……

“AI技术在研发、制造等场景的应用,给公司带来的年直接新增效益超过5.4亿元,很多工程师与AI的协助越来越密不可分。”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闫晓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大模型对各大产业提质增效的能力显而易见,但安全问题亦不容忽视。例如在金融、政务等数据领域,大量敏感数据需要处理。如何确保这些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泄漏或滥用,已成为大模型落地应用的关键难点。

对此,我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9月份,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提出,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联合治理行为体。

政策引导之下,企业端也在积极落实相关内容。360的自研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则通过持续预训练、安全微调和安全强化对齐等手段,构建了“大模型原生安全增强”“内容安全护栏”两大防护方案,有效减少模型输出中可能涉及的歧视偏见、违禁内容和其他不良信息。

360智脑总裁张向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23年7月份我国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办法》以来,监管措施逐步加强。未来,我国将从制定安全标准、规范数据传输和训练数据等方面推进监管,同时,线上服务主体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安全运营机制。

投融资热度持续高涨

技术迸发,政策护航,商业应用前景广阔,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2024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投融资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北京岁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中国AI领域融资金额已超过821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的636.7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的融资被头部初创企业获得。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在12月17日宣布完成了30亿元融资。同月,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完成了超亿元融资。

随着AI初创企业实现大规模融资,全球范围也出现了大量独角兽企业。上海胡润百富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行业就是数字科技的核心领域——AI,上榜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1%。”

更为重要的是,A股市场上市公司已开始广泛涉足AI领域。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板块相关个股已达到743只,截至12月20日收盘,相较2023年底板块指数涨幅已达20.01%。

有分析师认为,投融资出现热潮,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有两大主要因素值得关注。一方面,技术进步是推动投融资活跃的重要驱动力,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拓宽了AI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AI解决方案逐渐深入。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AI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AI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

“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到了把投资做细的新阶段,投资人开始变得理性,比如更多地开始考虑技术的创新性壁垒,适用场景是否切合市场需求,以及是否有清晰的商业化路径等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资本加持,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可期。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接下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需理性面对投资热潮,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探索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以算力、算法、数据为基石,构建安全、坚韧、可信的发展生态,助力人工智能产业稳健前行。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AI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