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自科技发布停牌公告,宣布筹划购买苏州穗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不仅有助于从事物流仓储系统集成的北自科技完善智能物流布局,也是行业头部国企与细分赛道民企的一次携手合作。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上交所获悉,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全市场合计发布并购交易557单,其中重大并购69单(包括重大资产重组和发行股份案例),同比增长330%。自2024年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出台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90余单股权收购,交易金额合计超220亿元;2024年一年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超过2019至2023年五年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重大并购交易热度持续,呈现多样化态势:收购拟IPO资产、海外并购、未盈利标的收购等新案例不断涌现。一系列新案例落地的背后,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正通过并购重组这一主渠道深度参与产业整合。
精准产业布局,稳健开启并购征程
数据显示,从2024年9月24日到2025年4月6日,沪市69单重大并购交易中,约七成均为产业并购。其中,拟IPO阵营作为相对成熟的产业项目高地,成为并购标的主要来源。例如,今年以来新增的沪市34单重大并购交易中,拟IPO资产作为标的的占到约三成,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科创板八条”出台后,科创板涌现7单收购拟IPO企业交易,有效优化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主营半导体制程设备、系统集成及支持设备研发生产的至纯科技,近年来将目光投向电子材料领域。公司最近披露重组方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顿晶磷”)83.7775%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在机构调研纪要中详细阐述了收购初衷:自2019年接触威顿晶磷,2020年参与A轮融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后加大在电子材料领域布局并积极寻求并购标的。鉴于目前标的公司IPO进度缓慢,同时考虑半导体领域资本开支的周期性,最终决定收购威顿晶磷。
从2019年布局到2025年启动收购,至纯科技的收购考量更加成熟,选定的拟IPO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基础较好,这也是近期重组的显著特点:起步更稳、出手更准。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与本轮并购重组热度回升初期相比,随着政策支持产业整合或升级的逻辑不断强化,现在上市公司筹划重组更多基于产业逻辑考虑,步子更稳,方案成熟度更高,这是大趋势。
又如,奥浦迈披露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澎立生物”)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澎立生物主要提供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前CRO服务,也曾有过IPO经历。尽管澎立生物市场份额较小,但与上市公司在业务和客户、海外战略布局、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都能形成协同效应。
深化产业链整合,大胆多元并购尝试
基于产业链的并购不仅底气更足,尝试也更加多元化:海外并购、未盈利资产收购的新示范不断更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沪市新增34单重大并购交易中,26单为产业并购,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软件等行业。“科创板八条”出台后,科创板公司已披露15单拟收购境外企业、26单收购未盈利企业交易,政策包容度不断提升。
在半导体领域,沪硅产业最新的并购方案旨在整合高端硅片业务。作为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上海新昇晶投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46.7354%股权、上海新昇晶科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49.1228%股权和上海新昇晶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48.7805%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沪硅产业将全资控制上述三家公司,实现对二期300mm大硅片核心资产的全资掌控。业内认为,此次收购少数股权能进一步加强沪硅产业对相关业务的掌控力,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形成更紧密高效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毕得医药通过“分步走”的海外收购完善布局。公司发布的重组预案显示,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珠海维播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维播投资”)的部分股权,取得其控制权,进而实现对最终目标公司Combi-Blocks,Inc.(简称“Combi”)的控制,此交易为海外并购。Combi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拥有超12万种常备分子砌块现货库存,在硼酸类产品细分领域话语权较高,在欧美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上市公司与最终目标公司同为药物分子砌块和科学试剂供应商,双方在产品品类、技术积累、仓储资源及销售资源等多方面协同空间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该交易计划涉及多个环节,先由毕得医药向参股49%的维播投资增资1.03亿美元,维播投资与Combi公司股东签署收购协议,然后公司发行股份向维播投资另外两位股东购买维播投资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分析人士指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核心工具,深度融入产业整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