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内认购财富管理产品近2900亿元!创四年同期新低

中国基金报 2025/05/12
导语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李树超 张玲

受自身经营压力加大、财富管理产品收益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财富管理产品的需求快速降温。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年内认购财富管理产品总金额接近2900亿元,同比下降24.5%,创2022年以来同期新低。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上市公司理财投资偏好将更保守、多元,更为看重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定制化服务需求激增。专家建议上市公司在闲钱理财方面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关注市场动态等,实现“主业+理财”双轮驱动。

同比下降24.5%,上市公司闲钱理财降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上市公司年内认购的财富管理产品金额合计为2887.69亿元,同比下降24.5%,创2022年以来同期新低。

谈及上市公司投资热情降温的现象,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银华分析,一是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增持回购提振投资者信心,或聚焦主业扩大生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理财购买行为;二是受营收增长放缓与成本上升双重挤压,上市公司经营压力加大,更倾向持有现金储备以应对潜在运营需求,而非投资于财富管理产品;三是受金融资产收益率整体回落、存款利率走低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影响,市场高收益、低波动产品供给稀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信心受挫;最后,随着近年来房企、地方债务风险暴露,以及理财产品出现逾期兑付或亏损现象,上市公司优先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整体投资风格也逐渐趋于保守。

一家券商首席分析师认为,2022年以来,上市公司投资财富管理产品总额持续走低,企业理财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闲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这些资金通常是在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利用暂时不用的流动资金或阶段性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

在该分析师看来,2022年之后,宏观经济复苏较慢,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变低,闲置资金总额减少,可能是理财投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增配银行理财、证券机构理财产品,大幅降低结构性存款配置

从结构看,今年上市公司在进行闲钱理财时,对银行理财、证券机构理财产品等的配置比例同比上升,对结构性存款的配置力度大幅降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304.8亿元,同比微增1.7%;证券机构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225.01亿元,同比增长7%;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1712亿元,同比下降超30%。

陈银华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类固收资产为主,证券机构理财产品不断创新,部分产品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好的安全性和向上的收益弹性,契合上市公司对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是上市公司结构性存款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多元化配置,将资金分散投入到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中,以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结构性存款规模占比下降,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资产配置上更加灵活多样。”陈银华称。

上述券商首席分析师表示,过去部分存款类产品收益可能高于理财产品,但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后,随着利率持续走低,存款类产品收益降低,上市公司对存款类产品的配置意愿降低更为显著。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存款收益低于贷款利息,可能提前还贷;另一方面,可能部分会转为投资收益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在新的宏观环境和市场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企业资金管理将会综合考量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未来多元资产配置、含权理财配置需求等有望增加。

陈银华认为,上市公司在理财投资偏好上将呈现风险偏好持续保守、注重多元化配置、含权类理财配置有望边际改善、定制化理财服务需求激增等特点。

针对上市公司如何做好闲钱理财,陈银华建议,一是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二是关注市场动态,迭代理财策略;三是构建三维风控体系,规范流程管理;四是强化信息披露,稳固投资者关系;五是锚定核心主业,理性运用理财工具。

他表示,上市公司需避免将理财收益作为盈利支柱,防止资源错配导致主营业务空心化,应将闲钱理财定位为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稳健收益反哺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主业+理财”双轮驱动。

上述券商首席分析师认为,未来上市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时会综合考量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在保证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基础上,安全性是上市公司投资时的重要考量,在银行理财投资不再保本且收益减弱的情况下,上市企业可能将部分资金配置到存款类产品中。

该分析师说:“存款是目前较为安全的投资选项,但收益可能较低,建议可以适度关注现金增强策略,如通过优选货币基金组合,改善现金管理投资收益。”

编辑: 文静
关键字: 财富管理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