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六条”后新增重组767单:深市公司加快绘制新质生产力版图

导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在并购六条等政策的支持下,深市公司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并购六条”后深市新增披露767单并购重组,金额合计2940亿元。其中重大资产重组89单(创业板39单,主板50单),金额合计1149亿元。

从近期披露的重组案例来看,呈现产业整合加速、推动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一系列特点。

其中在加强产业整合上,央国企资产整合是“排头兵”,合计已推出16单代表案例。

较典型的如电投产融(000958)拟收购电投核能100%股权,有利于实现央企电投集团旗下核电资产整合,助力打造核电上市平台。

同时,市场上交易也明显增加,共计涌现58单交易。如华大九天(301269)拟收购国内领先EDA企业芯和半导体100%股权,标的2025年1月曾申报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为国内领先的EDA软件企业。

据了解,本次交易有助于华大九天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EDA解决方案,实现EDA全流程工具系统、EDA产业自主可控,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再如隆扬电子(301389)拟收购德佑新材100%股权,标的主营消费电子领域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业务,是国内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企业,通过本次交易,隆扬电子进一步扩充公司产品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企业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开展跨行业并购,多聚集于半导体、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共计16单。如阳谷华泰(300121.SZ)拟收购波米科技100%股权,标的主营聚酰亚胺(PI)材料,用于半导体先进封装与液晶显示面板,可实现半导体封装关键材料进口替代;友阿股份(002277)现主业为百货零售业务,拟收购尚阳通100%股权,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金利华电(300069)现主业为玻璃绝缘子业务,拟收购海德利100%股权,标的主营高压流体设备产品,主要用于航天军工及氢能领域,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新增高压流体装备业务板块,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展和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企业以强链补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为目标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共计6单。如晶瑞电材(300655)拟收购湖北晶瑞76.10%股权,标的主营高纯化学品业务,用于半导体领域中的清洗、蚀刻、成膜等制造工艺环节,是半导体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本次交易有助于提升高纯化学品产量,增强上市公司在电子化学品领域的竞争力,为打造高端半导体产业链提供支撑。

从标的资产的选择上,拟IPO企业是并购标的的重要来源。近日,深市已有23单重组涉及拟 IPO 企业,如中核科技(000777)拟收购中核西仪98.88%股权,标的2022年9月申请科创板上市被受理,2023年2月撤回申报材料,标的主营核辐射检测类系统及设备业务,本次交易有利于中核科技增强装备制造领域业务的竞争力,实现央企中核集团旗下核工业装备制造业务整合;春晖智控(300943)拟收购春晖仪表61.29%股权,相关标的2023年6月申请北交所IPO被受理,2024年7月撤回申报,主营温度传感器、微型铠装电加热材料及元器件业务,凭借自主开发的超高(低)温测温技术提高了产品测温范围,填补了国内空白。本次交易将拓宽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优化上市公司的业务布局。

在重组交易支付方式上,也出现了诸多创新,最典型的莫过于使用定向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目前深市已有两家企业采用了定向可转债支持。如富乐德(301297)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方式收购行业领先的覆铜陶瓷载板生产商,整合集团内的优质半导体产业资源,推动优质半导体零部件制造业务导入;领益智造(002600)拟通过可转债、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66.46%股权,切入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汽车饰件行业,深化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布局。

行业人士认为,在“政策引领+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三重合力下,深市上市公司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助力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并购 深市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