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北交所 赛英电子募资背后难掩潜在风险

经济参考报 2025/07/04
导语

近期,江阴市赛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英电子”)IPO获北交所受理。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北交所首家功率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尽管赛英电子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但现金流压力、资产周转效率低下及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等,提醒投资者需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赛英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陶瓷管壳、封装散热基板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关键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为半导体厂商提供用于晶闸管、IGBT和IGC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关键部件产品,最终可被应用于特高压输变电、新能源发电、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智算中心、轨道交通等行业。

招股书披露,近年来,赛英电子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报告期内(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9亿元、3.21亿元、4.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92.18万元、5506.83万元、7390.15万元。赛英电子此次IPO拟发行1080万股,募集资金2.7亿元,计划用于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新建生产基地及产能提升项目、新建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赛英电子各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远低于各期净利润,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24年更是出现经营性现金流转负的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赛英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70.44万元、1720.43万元、-772.26万元。

对此,赛英电子解释称,公司业务处于快速增长期,对部分客户的货款期末尚处于信用期内,暂未回款;同时,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系铜材等大宗金属材料,通常信用期较短,亦短于公司对客户的信用期,使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低。

与此同时,赛英电子的应收账款余额和存货周转率也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091.50万元、8780.59万元、1.33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7.82%、27.39%、29.05%,应收账款余额的复合增长率为47.66%,高于44.50%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此外,赛英电子存货周转率远低于同行业均值。2022年至2024年,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15次/年、2.88次/年、3.42次/年,而可比公司平均值为5.19次/年、5.94次/年、6.17次/年。

赛英电子表示,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陶瓷管壳及封装散热基板两类,材料及产品种类相对较多;陶瓷管壳的工序流程较长,导致原材料、在产品及半成品等的金额亦相对较高。另外,公司内销收入是客户签收并经双方对账后确认,使得发出商品金额亦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在研发费用方面,虽然赛英电子的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831.15万元、1027.74万元和1446.00万元,但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80%、3.21%、3.16%,而2022年至2024年同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6.42%、5.74%、5.49%。

赛英电子指出,公司研发费用占比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公司处于业务规模的成长期,根据所处发展阶段和自身经营特点合理安排了研发投入。

此外,赛英电子还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客户中车时代、英飞凌、日立能源、斯达半导、宏微科技等均为功率半导体行业内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50%、82.22%、80.92%,客户集中度较高。同时,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056亿元、1.9亿元、2.8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1.45%、85.63%、82.21%,可见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赛英电子在招股书中坦言,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公司优先向该等长期合作的客户供货,因此报告期内客户集中度较高。未来,若公司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或生产交货周期等方面无法满足主要客户的要求,或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或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化,则将导致双方合作关系发生变动,并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赛英电子

相关新闻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