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又一家AI独角兽企业——北京格林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灵深瞳”)顺利过会,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相比“AI四小龙”IPO时被市场热议的盛况,格灵深瞳此次上会显然低调许多。一方面,随着头部玩家纷纷披露财务状况,AI行业的“成绩单”逐渐被市场检阅,“不挣钱”的行业现状部分破除了市场关于“AI无所不能”的想象。
另一方面,相比此前IPO的同行,格灵深瞳的业绩明显单薄许多。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格灵深瞳分别营收5196万元、7121万元、2.43亿元,尽管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116%,但同一时期,位列“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营业收入均已突破10亿元的规模。
收入规模较小的格灵深瞳实为国内成立最早的AI公司之一。2013年,曾在谷歌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的赵勇回国创办了格灵深瞳。成立后仅一年时间,公司就拿到了真格基金、策源创投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以及红杉资本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一时间,格灵深瞳风光无两,甚至有投资人预测,这家公司未来价值3000亿美元。
2020年10月,格灵深瞳由“格灵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由创始人赵勇实际控制的深瞳智数等5家企业合计持股36.19%,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早期进入的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真格基金分别持股13.99%、9.99%、8.43%,为公司的前四大股东。
此次IPO,格灵深瞳拟募集资金10亿元,拟发行股数不超过462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按此计算,格灵深瞳目前的估值为40亿元。
3年亏损4个亿,人力成本占大头
从账面上来看,目前格灵深瞳还处于深度亏损的状态。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4.38亿元,基本与同一时期公司的总收入持平。这意味着,格灵深瞳每完成1块钱的生意,非但不能挣钱,还要倒赔1块钱进去。
而这些钱大部分都投进了人力成本里。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管理、销售三大期间费用,分别占据当期总收入的230.22%、623.02%、108.08%、160.03%,整体上入不敷出。其中,花在员工身上的费用占据了绝大部份。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两项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占比接近90%,在研发费用中占比也超过80%。
图源:格灵深瞳招股书
人力成本高似乎是AI行业的通病。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AI四小龙”四家公司,总收入的75%都花在了人力成本上。四家公司均拥有数千人的团队规模,且平均薪酬较高。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0年,“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平均薪酬56万元,去除股份支付后平均薪酬39万元,规模稍小的旷视科技平均职工薪酬为42万元。
国金证券的研报指出,AI公司的人力成本过高,进而亏损严重,主要由于现今主要的算法工具仍基于深度学习,从算法角度看行业并未实现巨大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产品实地落地的场景分散,高度定制化开发难以通过规模化复制降低成本,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简言之,AI公司需要更多的订单,就意味着产品要适应更多的场景,需要更多的算法,因此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格灵深瞳的期间费用看上去还是过高了。除了2020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整体较低以外,2018年至2019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不考虑股份支付的影响,格灵深瞳的销售费用率在23%到50%之间,比行业均值高出10%到20%;管理费用率在14%到42%左右,相比行业平均值高出3%到10%;研发费用率在50%到120%之间,是行业平均值的两倍之多。
图源:财经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人力成本方面,格灵深瞳员工人数为280人,研发人员占5成以上,销售人员占3成左右;2020年,员工的平均薪酬超过80万元(商汤科技为56万元),除去股份支付后平均薪酬达27万元。员工团队中,博士学历员工6人,占比2.14%,硕士学历占比25.71%。
与此同时,“AI四小龙”四家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在6成左右,营销人员占2成。商汤科技以博士众多著称,拥有40名教授和250名博士,博士学历占比7%;旷视科技拥有47名博士和近800名硕士,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30%。
在此次科创板的发审会上,上市委也对格灵深瞳给予部分员工的高股权激励提出质疑,要求公司说明该项激励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毛利远超同行,高在何处?
除了报告期内巨额的亏损,格灵深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同样引人注目。2018年至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在50%到60%左右,而同一时期,行业毛利率在30%到50%之间。
图源:格灵深瞳招股书
报告期内,格灵深瞳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和商业零售三大业务领域,包含智源智能前端产品、灵犀数据智能平台(以下简称“灵犀”)、深瞳行业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深瞳”)三种产品。其中,城市管理业务的收入占比过半,且在三大业务领域中毛利率最高,超过7成。受该项业务的高毛利带动,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城市管理业务毛利率较高的原因有二。
其一,软件的毛利率高于硬件的毛利率。以“灵犀”、“深瞳”两种产品为例,报告期内,两类产品软件部分的毛利率在90%左右,硬件的平均毛利率在20%左右。公司采取了以销售自产核心技术产品为主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较少采购第三方硬件,因此毛利较高。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上述两种产品的软件收入占8成左右,硬件收入占2成左右。而同一时期,同业公司硬件收入占比较高,因此毛利率相比格灵深瞳更低。
“灵犀”产品毛利率情况
“深瞳”产品毛利率情况
其二,防疫设备拉高了毛利率。2020年,公司推出了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该产品高于同期前端产品的平均毛利率。且在疫情影响下,该产品的需求较高,当年实现销售收入 4716.0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为 19.43%,使公司整体的毛利率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
不过,随着疫情得到缓解和控制,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在下滑。2021年上半年,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收入为133.22万元,降幅较大,或将对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带来不利影响。
客户高度集中,行业竞争加剧
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还存在客户集中高的问题。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23%、67.55%、57.57%、74.54%。公司相关业务的收入较大程度地受到大客户采购计划的影响。
其中,在智慧金融领域,2018年至2020年,格灵深瞳的终端客户仅为农业银行一家,整个报告期内,来自农业银行的收入合计9242万元,占智慧金融领域所有客户总收入的70.91%。2021年9月,公司入围农业银行的安防设备项目的框架采购协议到期,亦存在不能顺利续约的风险。
在城市管理业务上,采购方不乏各类机构单位,该类订单受机构的预算和账期影响较大,亦存在不稳定性。
在商业零售领域,报告期内,格灵深瞳智慧油站的主要终端用户仅中石化一家,来自该公司的收入占智慧油站业务总收入的98.91%,占商业零售领域总收入的74.12%。2020年,中石化受疫情影响油品收入大幅下降,相应推迟了项目的预算支出,直接导致了格灵深瞳2021年油站试点项目的推广落地速度的滞后。
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也问及公司的智慧油站业务是否面临新客户开拓受阻的情形。
一边是收入来源单一,客户拓新迫在眉睫;而另一边,竞争对手也在虎视眈眈。
同赛道的“AI四小龙”在一级市场攻城略地之后,带着更高的估值迈向二级市场,为下一步的发展募集更多的资金。他们的业务已然突破了城市治理、智慧金融的领域,开始迈向园区管理、交通出行、互联网,甚至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
在安防领域的龙头公司海康威视近年来也在谋求转型,在强化其视频产品的硬件优势的同时,意欲完善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补齐“软件”的功能。目前,该公司产品已覆盖智能家居、智慧案件、智慧医疗、一站式消防等领域。
此外,腾讯、阿里巴巴等众多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加速布局AI赛道,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与AI公司争抢订单。
文/杨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