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沸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极飞科技拟上市募资15亿,毛利率走低不及同业均值

财经网 2021/11/30
导语

财经网获悉,11月22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科创板IPO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

极飞科技,由微软前员工彭斌于2012年创立,其核心无人机团队的建立则可以追溯到2007年。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近年来,极飞科技跻身头部农业科技公司行列,并获得众多明星资本的青睐。2020年11月,极飞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共获得来自百度、软银愿景基金、创新工场、成为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广州新兴基金等机构的12亿元人民币投资;2021年3月,高瓴创投在该轮融资上继续追加投资3亿元人民币。由此,极飞科技在半年时间内,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记录。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彭斌和厦门极飞、香港极飞共持有公司57.17%股份,软银愿景基金SVF FLY持有12.91%股份,百度旗下资本佰山投资持股6.15%,高瓴系资本珠海纳恒持股3%。

此次上市,极飞科技拟再募集资金15.01亿元,拟发行不超过600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5%。按此计算,极飞科技的估值将达到100亿人民币。

产能过剩仍要扩产,不差钱仍要募资

招股书披露,极飞科技此次上市募集的15亿元,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项目:5000万元用于营销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04亿元用于广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余8.55亿元将全部投入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极飞科技在招股书中介绍,“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拟建设智能装备的生产基地,新增各类主营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及盈利能力。

项目建设预计耗时3年,完成之后,可实现年产50000套农业无人机、5000台农业无人车、5000套农业机器人、4000台农机自驾仪、4000台遥感无人机、4000套农机轨迹记录仪以及2000 套农业物联网设备的生产能力。

而从公司当前的产能利用率看,未来的产量能否撑起如此大规模的生产线还是个未知数。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分别生产产品7032套、11104套、15277套,对应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0.37%、66.73%、76.51%,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图源:极飞科技招股书

极飞科技解释称,出现上述情况,是公司产品终端需求的季节性波动较大所致。“农忙”时节属于产品销售旺季,产能利用率较高,而“农闲”时节属于产品销售淡季,产能利用率往往也较低,导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某些月份已经出现生产线的闲置。而新的生产基地建成之后,产能又将扩大近3倍,此举或有进一步拉低产能利用率的风险。

单看公司的账面资产,也让人对此次大额募资的合理性抱有疑虑。

在一级市场持续受到各路资本支持的极飞科技,目前正处于“不差钱”的状态。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持有货币资金高达11亿元,拥有交易性货币资产近2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可以快速变现并用于交易的资产已近1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80%左右,覆盖一个耗资8.55亿的“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似乎绰绰有余。

销售未成规模,“烧钱”还将继续

从账面上看,极飞科技处于增收不增利且深度亏损的状态。

报告期内(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分别营收3.22亿元、3.57亿元、5.30亿元和4.69亿元,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时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72万元、-3970万元、-6085万元和-8512万元,亏损持续扩大。

极飞科技的营收来源单一。据招股书介绍,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设备等智能农业装备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技术服务。

在上述所有产品中,仅农业无人机产品相对成熟,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报告期内,农业无人机营收2.17亿元、2.33亿元、3.77亿元和3.3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7成左右。不过,相比公司的前期投入,公司目前的销售规模仍然相对较小。极飞科技称:“销售规模效应尚未完全体现。”

此外,农机自驾仪、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设备等新产品尚在培育阶段,单类产品销售规模微乎其微。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投入仍在持续发生。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4885万元、6947万元、9736万元和813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8%、19.49%、18.36%和17.35%,几乎是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的两倍。

图源:极飞科技招股书

同一时期,公司的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4659万元、5684万元、1.30亿元及976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4.48%、15.94%、24.44%及20.83%,同样高于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图源:极飞科技招股书

主力产品销售未形成规模,新产品仍需不断投入,截至2021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达2.24亿元。对于公司正处于“烧钱”阶段这一事实,极飞科技并不避讳,而是在招股书中反复向投资者打“预防针”:“公司所处行业尚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研发支出较大且销售规模效应尚未完全体现。因此,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极飞科技还指出,若公司上市后持续亏损,致使累计未弥补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股票可能触及退市条件而被终止上市。

售价下跌、原料价格上涨,毛利率承压

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极飞科技毛利率分别为32.54%、32.74%、35.60%,相较同时期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低了10%左右。

图源:极飞科技招股书

其中,一部分毛利被经销商蚕食。极飞科技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报告期内,经销收入占总收入的8成左右。

极飞科技透露,在该种销售模式下,公司会给予经销商20%到30%左右的利润空间。而可比公司中,除了九号公司,其余公司均主要采用直营模式销售,因此毛利率整体高于极飞科技。

到了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进一步滑坡至22.11%,几乎只有同时期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的一半。极飞科技解释称,毛利率大幅下滑是由于公司致力于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合理毛利率的前提下实现科技平民化。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6月,公司主力产品农业无人机的售价由 4.01万元/套降至2.63万元/套,降幅达34.4%;遥感无人机从2.37元/套降至7547元/套,降幅达68%。

图源:极飞科技招股书

尽管产品价格正在向“平民化”迈进,但预计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却并未如期到来。极飞科技称,随着新能源汽车、物联网、5G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对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芯片短缺情况超出行业预期,公司旺季生产交付能力未能完全匹配实际市场订单需求,部分销售订单由于无法及时供货而流失,因此尚未实现预期的规模效应及降本效果。

此外,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也使得产品的重要零部件成本上升。例如,动力电池平均价格为666.51元/件,同比增长72.76%;五金塑料制品平均价格为3元/件,同比上涨29.31%;动力电池均价同比上涨24.89%,至1554.34元/件。原材料成本增加,进一步拉低了公司的毛利率。

 图源:极飞科技招股书

简言之,如果未来继续出现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升或市场竞争加剧等情况,极飞科技可能仍将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文/杨锦曦

编辑: 杨锦曦
关键字: 极飞科技 IPO 农业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