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市券商首份年度报告正式公布!
3月17日晚间,国海证券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国海证券实现营业收入51.70亿元,同比增长15.36%;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5.41%。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后,证监会党委迅速召开扩大会议,就抓好贯彻落实进行研究部署。
证监会将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发挥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
一般来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真回购,说到做到。也有部分公司因种种原因而出现终止回购、低于原定计划金额等行为,缺少一定诚信。
占据“半壁江山”零售财富和投资管理业务增厚收入
报告显示,国海证券2021年实现零售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2.34亿元,营收占比为23.87%;投行业务收入2.30亿元,占比4.45%;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收入9.79亿元,占比18.94%;投资管理业务收入14.79亿元,占比28.61%;信用业务收入2.63亿元,占比5.09%。零售财富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合计占比52.48%,撑起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具体各项业务来看,2021年,国海证券零售财富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实现正增长,同比上涨15.62%和29.51%。其中,零售财富业务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证券经纪业务、期货经纪业务和金融产品代销业务的良好表现。
国海证券表示,2021年公司证券经纪业务积极拓展重点合作渠道,年内新开客户数量同比提升7.79%,新开客户新增资产同比大幅提升64.45%;证券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6.43%。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末,国海证券控股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期末客户权益72.13亿元,同比增长75.92%;日均客户权益56.67亿元,同比增长57.89%;期货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39.68%。与此同时,公司2021年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规模同比提升141.38%,代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24%。
另一方面,国海证券投资管理业务的增长则主要来自于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和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报告显示,2021年国海证券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110.19%;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97.37%。
相较之下,国海证券在投行业务、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和信用业务营业等方面业绩出现下滑,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5.69%、19.17%和18.13%。
对于相关业务走弱的具体原因,记者在报告中注意到,2021年国海证券债券发行承销的融资规模仅为162.30亿元,相比2020年的288.39亿元减少了126.09亿元,承销收入也较去年减少1.12亿元;此外,在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方面,处置收益项目中的其他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息净收入等收益情况也较2020年有所减少。
大刀阔斧改革
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经历了过去一年的改革发展,记者注意到,国海证券在再融资、高管人事和业务等多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转型效果明显。
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国海证券因工作需要共聘任了多名高管人员。去年1月,国海证券聘任度万中为公司副总裁,聘任原董事会秘书覃力兼任合规总监;今年1月,国海证券再次聘任蒋健和程明为公司副总裁。
除了高管变动,国海证券对于业务人才的引进也动作不断。上证报此前报道,原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杨仁文于去年担任国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另有多名原方正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加入国海证券研究所。年报显示,2021年国海证券研究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4.11%;各类机构客户111家,同比增加22%;发布研究报告数量同比增加54.38%,组织路演场次同比增加95.45%。
股权方面,国海证券董事会于2021年1月审议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议案,同意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5亿元;2021年3月,国海证券完成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的发行工作,发行规模8.80亿元。
业务拓展方面,国海证券去年内完成3家IPO项目、3家再融资项目(含并购重组配套募资)和44支债券的发行承销;新增代销产品104只(不含收益凭证),存量在线产品数量达到1543只;完成2只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全年新设主动管理资管产品(不含ABS)66个,成功发行市场首单交易所贸融ABS产品;共管理170只集合计划、45只单一计划(或定向产品)及15只专项计划,受托资产管理规模701.58亿元。
此外,国海证券还在2021年进一步加快组织架构改革,新设创新金融部、中小企业投资交易部和培训中心等部门,增设2家分公司和1家营业部。
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国海证券在140家证券公司中的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35位、36位、39位。2021年内,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24位;证券投资收益行业排名25位;融资融券利息收入行业排名39位;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行业排名46位;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48位。根据证监会《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国海证券在近三年分类评价情况分别为:2019年B类BBB级、2020年B类BB级和2021年B类BBB级。
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国海证券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按照“十四五”战略规划,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四大主线业务、一大平台(零售财富、企业金融、机构服务与投资、资产管理四大主线业务和精品研究平台),实施五大工程(组织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理念建设、卓越中台建设、财务管理升级),将国海打造成为“专业领先、客户信赖、员工自豪”的卓越综合金融服务商。
今年5家公司上调回购价格
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完成回购的公司约有500家,回购总金额占预计回购金额上限的平均比例为71.81%。其中,有142家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占计划最高金额的比例超过了90%。
部分公司的回购计划中,只限定了回购金额的底限,而没有规定上限。而实际回购金额却远超底限。例如,中恒电气在2018年9月5日披露的回购预案,只列明拟回购总金额最低不低于5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而没有回购金额上限。
然而,截至2019年2月28日,公司支付总金额达1.5亿元,是回购下限的3倍。
与此相反,有11家公司的回购金额占预计回购金额上限的比例不足20%。
例如博威合金在去年2月8日审议通过了回购股份方案,回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
截至2022年1月31日,公司实际仅仅回购了1425.58万元,远低于曾经约定的1亿元下限。当然,公司给出了股价连续超出回购价格上限,而导致在期间内无法实施回购的原因。
但是,即使面对诸多困难,也有多家公司为了完成回购的承诺,采取提高回购价格、延长时间等方式履行当初的诺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盛洋科技、京泉华、ST巴菱、易德龙、景津装备等5家公司上调了回购价格上限。
盛洋科技在1月14日晚公告,将回购价格上限从原定的不超过18元/股调整为不超过34.7元/股,上调幅度高达92.78%。并宣称本次价格调整原因是鉴于近期公司股价的积极变化,为保证回购股份的顺利实施。
公司本次将回购价格上限直接上调了92.78%,展现出公司坚定的回购态度,表明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业绩和二级市场股价都很有信心。
京泉华3月8日发布关于调整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将回购价格由“不超过18.65元/股”调整为“不超过30.35元/股”。另外,将回购股份的期限由“董事会(2021年3月8日)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调整为“在原回购届满日(2022年3月8日)基础上延长12个月至2023年3月8日止”。
除了上调回购价格上限以外,还有华大基因增加了回购金额。公司1月25日公告称,基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员工激励的需求,将回购金额区间1.3亿元-2.6亿元,上调为2.6亿元-5.2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保持不变。
根据沪深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相关细则,“上市公司因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回购本公司股份的,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审议通过最终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或者如果因“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而需要回购的,回购期限自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最终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3个月。
39家上市公司回购完成时间不足1月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披露回购预案计划中,528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回购。数据显示,从回购预案披露日期至完成公告日的间隔时间来看,平均间隔时间为5.4个月。
2021年以来推出回购预案的公司中,有39家公司实施完成回购的时间不足1个月。
科伦药业在2021年7月22日推出回购计划,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40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回购价格为不超过24元/股,回购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公司在7月24日称回购计划已实施完毕,用时2日天完成回购,共支付约6000万元。
中环股份在今年1月12日公告,拟以3.55亿元-3.9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61.55元/股。截至1月13日,公司已经实施完毕,回购时间仅为2天。
去年下半年以来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中,还有迈瑞医疗、万孚生物等14家上市公司完成时间不足1个月,显示出公司看好未来发展,认为股价严重低估而立刻出手。其中,中环股份、志邦家居、宁波华翔和汇顶科技均是今年新出的回购计划而立刻实施完成。
上证报记者发现,绝大部分快速实施回购计划的公司的业绩也是非常靓丽,回购得非常有底气。
中环股份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营收达410.25亿元,同比增长115.28%,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269.14%,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大增305.1%。机构认为,公司2021年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均取得翻倍以上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志邦家居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51.53 亿元,同比增加34.17%;净利润5.06 亿元,同比增加27.84%。天风证券、国泰君安、长江证券等机构纷纷表示,公司2021年业绩表现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