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被传“冲刺上市”的万亿厦门国际银行,正在“另辟蹊径”,推动子公司赴港IPO。
6月29日,厦门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厦门国际投资”)于港交所递表,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国际和兴证国际,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强化境内外附属机构的资本基础。
作为厦门国际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厦门国际投资“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依托旗下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以及集友国际金控开展业务。2020-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92.1%、91.1%及84.6%;同期其合并口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40%、0.61%和1.38%,低于港股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65%、1.57%和1.58%。
子公司先行“试水”港股的同时,厦门国际银行或并未放弃A股上市。据证券时报报道,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该行表示,将“围绕‘国际化’与金融科技两大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特色及差异化优势,全力实现IPO上市”。
从过往经验来看,城商行、农商行上市往往面临着A股IPO或赴港上市两个选项。财经网注意到,目前A股有10家拟上市银行在排队行列中,包括广州银行、湖州银行、东莞银行等;今年以来,成都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宁波通商银行IPO辅导均有新进展;也有银行选择南下,日前,背靠五粮液集团的宜宾市商业银行已递表港交所,潍坊银行也曾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坐拥两家老牌银行,超八成收入来自大湾区
招股书显示,厦门国际投资成立于1977年,是一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华侨特色鲜明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除设有多家代理人公司、物业投资公司外,厦门国际投资亦是厦门国际银行对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的持股主体,持股比例分别为69.63%、49.04%。
与厦门国际投资相比,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的“资历”更为深厚。集友银行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在1943年创办于福建永安,1947年在香港成立;2017年3月,厦门国际投资通过向中国银行(香港)战略收购集友银行的64.31%权益,实现控股。
澳门国际银行则由东南亚爱国华侨李文光于1974年在澳门推动创办,1978年获得澳门政府批准经营商业银行业务,成为第13家在澳门成立的商业银行。1985年,该行成为厦门国际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
截至2022年末,集友银行在香港共有24间本地分行,覆盖香港18个行政分区中的15区,于核心商业区及住宅区实现了全覆盖,服务零售客户数约为20万人;澳门国际银行在澳门共有14家营业网点,遍布澳门地区,于核心商业区及住宅区实现了全覆盖,服务零售客户数约为17万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2年末,港澳认可机构银行分别为182家和34家(包含澳门邮政储金局)。国际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支行的有10家,构成了该区域的主要银行体系。
作为较早在港澳设立的银行机构,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资产增速等数据排名靠前。
2017年末至2021年末,集友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5%、19.0%和18.2%,截至2021年12月31日,增速于香港本港注册持牌银行中排名第4位、第3位和第3位;2021年度集友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和流动性覆盖率达到0.7%和172.4%,于本港注册持牌银行均排名第8位。
同期,在澳门地区34家认可机构中,澳门国际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到2311亿港元、1496亿港元和1208亿港元,排名第3位、第4位和第5位,市场份额达到8.9%、12.1%和9.6%。
招股书显示,厦门国际投资将重点为“走出去”及“引进来”侨商侨企搭建跨境金融平台,积极服务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客户。在客群分布上,“粤港澳、福建省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侨商侨企”是其主要特色。
截至2022年末,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服务的华侨客户数合计超6万户,占集友银行及澳门国际银行客户总人数的比例超20%。其中存款合计超410亿港元,占两家银行存款比例超14%,贷款及垫款合计超244亿港元,占比超10%。
除港澳地区外,截至2022年末,集友银行在福建省福州市及厦门市、广东省深圳市共设有7家分支机构;澳门国际银行在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惠州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及浙江省杭州市共设有6家分支机构。
在支持闽籍企业赴港融资方面。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投资已助力181家闽籍企业赴港融资,融资金额合计为204亿港元,其中闽籍机构赴港发债融资合计为196亿港元,推动闽籍企业赴港贷款金额为793.5百万港元;助力122家闽籍企业赴澳跨境融资金额合计 133亿港元。
得益于两家深扎港澳的老牌银行,厦门国际投资的业务也主要来自大湾区。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投资总资产(集团口径)约4194亿港元,贷款总额约2116亿港元。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总资产达3759亿港元,贷款总额达1657亿港元,占比分别为89.62%、78.3%。2022年度,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营业收入为53亿港元,净利润为22亿港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产、贷款、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对于我们合并口径对应指标的比例均超过80%”,厦门国际投资在招股书中介绍道。
净利润存波动,资本充足率高于行业水平
立足于母行“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战略布局,厦门国际投资持续扩张。截至2022年末,除集友银行的香港总行及澳门国际银行的澳门总行外,该机构共拥有51个网点。截至2022年末,该机构资产规模为4193.79亿港元,较2022年的3838.74亿港元增加9.25%。
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厦门国际投资整体业绩呈上升趋势。
2020-2022年,厦门国际投资扣除减值准备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28亿港元、57.02亿港元、61.23亿港元;净利息收入分别为37.57亿港元、38.68亿港元、41.87亿港元,净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13.02亿港元、12.73亿港元、11.59亿港元。
其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05%、1.03%、1.07%;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56%、0.92%和0.58%,同期香港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为0.58%、0.55%和0.55%。
图片来源:厦门国际投资招股书
按业务划分,其银行业务营收贡献率超8成。其中,企业银行实现营收分别为36.38亿港元、38.3亿港元、38.98亿港元,占比从62.4%增至63.7%;零售银行分别实现营收11.53亿港元、12.36亿港元、12.25亿港元,占比从19.8%提升至20%;金融市场收入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占比分别为21.6%、13.9%和15.5%。
据其披露,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投资有超1.9万名企业银行客户,合并收入在5亿港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占比在8成以上,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上市公司、私营企业、教育机构、医院及上市公司。
2020-2022年,该机构透过企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和垫款分别为1540.5亿港元、1569.65亿港元、1531.14亿港元,分别占其发放客户贷款总额的78.1%、75.7%、72.4%。其中,一至五年内偿还的流动资金贷款占比在7成左右;银团贷款占比逐年提升,占比分别为12.1%、17.8%、18.9%,该类贷款期限为一至五年;按揭贷款占比在3%左右。
零售银行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末,该行共拥有38.41万名客户,主要提供包括零售贷款及垫款、存款、ATM卡服务、信用卡服务,以及其他手续费及佣金类零售银行产品及服务,如个人理财服务及保险服务。其中,按揭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贡献了收入的“大头”,2022年营收占比分别为49.5%和39.8%。
不过,净利息收入增长的同时,2022年其净利润出现下滑。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75亿港元、36.5亿港元、23.89亿港元。
对于净利润的变动情况,其解释称,主要由于平均付息率的变化及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所致。2021年,其平均付息率由1.89%下降到2021年的1.39%,加上投资减值准备净回拨8.93亿港元,使当期利润大幅增长;2022年,厦门国际投资的减值准备净拨备为9.02亿港元,进而影响其利润水平。
资产质量方面,2020-2022年,厦门国际投资的合并口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40%、0.61%和1.38%,同期低于所有港股上市银行市场平均水平1.65%、1.57%和1.58%。
图片来源:厦门国际投资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2年,其不良贷款增加主要由于集友银行及澳门国际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组合的不良贷款增加,当年流动资金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0.88%上升至2.29%。据披露,主要受疫情、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另外,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风险监管的重要指标,对银行发展十分重要。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友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3%、14.18%;对比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8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9%。可见,集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高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多家银行“候场”IPO
作为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万亿级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的动态备受关注。
将时间线向前拨,创办于1985年的厦门国际银行,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早在2007年,厦门国际银行便抛出A股IPO计划,邀请高盛高华、中金公司以及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对其进行上市辅导。但碍于合资身份,厦门国际银行首轮上市计划暂时搁浅。
2015年10月,通过新一轮增资扩股,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的厦门国际银行,再度向A股发起冲刺,但该上市计划也遭遇波折。正因此,怀揣厦门国际银行港澳“两翼”的厦门国际投资,向港股递交招股书,也被市场解读为厦门国际银行“另辟蹊径”试水资本市场。
事实上,当前备战IPO的城农商行队伍已日渐壮大。截至目前,在A股IPO“候场”的拟上市银行有10家。其中,有5家银行拟登陆深市主板,分别为南海银行、东莞银行、马鞍山行、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5家拟登陆沪市主板,分别为昆山银行、海安银行、药都银行、湖州银行、湖北银行。
在资产规模上,截至2022年末,广州银行以7939.32亿元的资产总额稳居“头把交椅”,东莞银行以5384.19亿元的总资产位列第二;顺德农商行、湖北银行的资产规模超4000亿元;马鞍山行、海安银行、药都银行3家农商行资产规模较小,均不足千亿元。
从业绩表现来看,6家拟IPO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昆山银行、湖北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靠前,分别为23.06%、22.74%。资产质量方面,6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其中湖州银行不良率由2021年的0.78%进一步降至0.67%,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同行。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中小银行完成上市辅导、披露上市计划,为IPO积极筹备。
今年以来,杭州联合农商行、成都农商行、江苏江南农商行、江苏如皋农商行、芜湖扬子农商行、宁波通商银行、天津银行、徽商银行、甘肃银行、温州银行、新疆汇合银行等11家银行上市辅导进展均获更新。
面对A股“内卷”的局面,也有如厦门国际投资一样锚定港股的城商行。7月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宜宾市商业银行递交赴港IPO的招股书,建银国际、工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公开披露,2022年,宜宾市商业银行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4.65亿元、4.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98%、24.17%;截至2022年末,宜宾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804.1亿元;资产质量方面,该行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77%,拨备覆盖率213.4%。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末,五粮液集团持有该行19.99%股本,为第一大股东。
另外,潍坊银行也于去年底启动港股上市筹备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潍坊银行总资产为2344.38亿元,同比增长14.76%;2022年,潍坊银行实现营收50.28亿元,同比增长15.69%,位列山东省14家城商行中的第五位;同期,其不良贷款率为1.41%,较2021年增加0.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