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正式开幕。据介绍,本届广交会的规模在前次基础上又一次扩大,展览总面积扩至15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5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规模扩大的同时,截至15日下午5点,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大幅增长。一家生产低速电动车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本届广交会的热度超过我的预期,今天境外采购商一上午的咨询量就超过上一届全天。”
上述企业的感受不是个例。相比起今年4月的第133届广交会,在本届广交会上,记者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感受——境外采购商更多了,外国人面孔几乎出现在广交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一些知名品牌企业的展台中,境外采购商更是人头攒动。
10月15日早晨8时许,广交会展馆外就开始有大量境外采购商排队入场,而场馆的正式开放时间为9时。在入场等待期间,不少境外采购商拿着笔对应着手机上的展馆分布图,在笔记本上规划着当天的参展路线和一些必去的展台。
在展馆正式开放后,记者在现场甚至看到不少拖着行李箱的境外采购商第一时间奔向了目标展台,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早已与其中国供应商约好了洽谈时间。
在浙江金龙电机展台上,三位美国客户早早到来。该公司一位现场负责人表示:“我们公司的产品之前主要是做外贸出口,这三位美国客户其实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跟我们合作了,所以也是提前约好过来洽谈。我们公司最早是做最传统的电机,后来慢慢往伺服电机等高端化、智能化的产品发力,研发了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我们客户当然也有新领域要拓展,所以双方就一直合作,也都越做越大。”
而在一些中国知名企业的展台中,境外采购商就更多了,几乎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忙着跟客户介绍公司的最新产品。尤其是在家电展区,海尔、美的、格力、海信、创维等公司的展台,全都是人头攒动。
“十几年前广交会对创维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找客户,因为这样效率很高。但随着过去将近20年创维在海外网络拓展后,广交会更像是每年两次固定的老朋友见面会。另外,目前10月份正是备货季,我们要跟客户去谈明年全年的计划,互相交流整个市场的变化以及他们未来一年的需求,双方计划是否匹配,是否还能碰撞出更多合作机会等。”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海外营销总部副总经理刘党党表示,每年10月份也还是创维的新品发布季,刚好趁此机会就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类与客户更好沟通,让客户更好了解新品的特点,客户也能在现场近距离看到新产品。
热切地与境外采购商洽谈对接的场景几乎出现在广交会的每一个展台中,行色匆匆的境外采购商也是本届广交会的一大亮点。根据广交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已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名采购商预注册,预计本届广交会到会人数将比第133届广交会明显增长;同时重点市场采购商参会积极,欧美采购商预注册人数较上届增长8.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11.2%,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增长13.8%。
广交会作为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展区结构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今年1-8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3.8%,占比提升至58.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额同比增长34.7%。
在本届广交会上,新能源产品展台同样吸引了大量境外采购商停留和咨询。一位来自德国的境外采购商坐在一辆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细细品鉴,在听到续航有710公里且售价不过20多万元时,他不断发出“太神奇”“难以置信”的感慨。
该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的新能源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占据较大优势,且我们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把产品力不断做大的同时,产品还能有如此亲民的价格。”
而在中通客车的展台,一辆鲜黄的34座纯电动大巴停在展馆中,显得极为亮眼,该大巴拥有373.4kWh的电池。中通客车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今天也接待了很多境外采购商的咨询,上午2个多小时就有印尼、埃及、哈萨克斯坦、越南、法国等十几拨客户过来。我们今年汽车的出口量也很喜人,前三季度的数据就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新能源占比在今年预计将达到20%左右,而且海外市场空间巨大,仍有很大挖掘潜力。”
同时,本届广交会是自第104届改革以来组展优化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届。规模再创新高,展览总面积扩至15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比上届增加近4600个,其中出口展7.2万个、进口展1550个。按各期、各展区不重复统计,参展企业28533家,比上届增加3135家,其中出口展参展企业27883家,进口展参展企业650家,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企业占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