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接连迭代 落地应用进程提速

经济参考报 2023/11/13
导语

近段时间,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在内的多个企业加快通用大模型迭代升级,同时推出面向工业、金融、交通等领域的行业大模型。面向产业的大模型加速落地,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的产业动能。

11月10日,中国电信对外推出了升级的千亿参数大模型星辰语义。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星辰千亿参数的语义大模型重点解决百亿参数的语义模型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的幻觉、多轮逻辑推理等问题,主要聚焦提升图文生成、图文理解能力,中文意象理解生成能力提升30%。

这不是个例,近期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国内相关企业纷纷推出AI大模型的升级版本。例如,阿里云发布千亿级参数大模型通义千问2.0,在复杂指令理解、文学创作、通用数学、知识记忆等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科大讯飞升级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并启动更大参数规模的星火大模型训练。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日前介绍,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行业大模型也吸引了不少企业加大布局。日前,中国移动联合中国信科、中国航信、中国航油等央企发布了“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该基座模型融合通信、能源、钢铁、建筑、交通等8大行业专业知识,将为企业“量体裁衣”构建行业大模型和打造智能化应用。中国电信则推出了十余个行业大模型,覆盖教育、政府服务、交通、金融、旅游导览等领域,其中教育大模型可将教师评阅工作量下降70%,基层治理大模型可将公文写作提升6倍。

“相比于从通用语料训练生成的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更具垂直细分领域的数据集、专业知识、流程方式,是加速产业落地的重要支撑。”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邹德宝对记者表示。

从加快新药研发、精准预报天气,到缩短工厂产品交付周期、提高办公效率,越来越多的行业大模型正加快落地。例如,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多家企业纷纷展示其大模型的应用新成果。

在华为展区,盘古气象大模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是全球首款精度超过传统数字预报方法的AI模型,仅需1.4秒就能完成未来24小时的全球气象预报,相比传统预报提速1万倍以上。此外,基于文心大模型开发出的智舱大模型与智舱开发工具链,可使汽车具有更高阶的智能驾驶能力、更强大的自我学习和记忆功能,改变人车交互方式、提升用户用车体验。

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生成式AI企业应用研究》预计,2035年中国生成式AI企业采用率将达到约85%。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和医疗健康领域率先采用,其采用率分别达到82%、90%、65%和53%。

“我国大模型的发展更加贴近产业端,目前大模型已应用于制造、能源、电力、化工、交通等多行业多领域,生成式AI赋能千行百业,将为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邹德宝表示,预计到2035年全球生成式AI部署将实现12.5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将实现5.9万亿美元,市场占比高达47.2%。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受制于应用、数据、算力、算法等因素,部分大模型还存在重复建设、多而不强、难以盈利等难点,在进一步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的同时,也需要释放行业应用潜力。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进一步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强化“根”技术研发。同时,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的融合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智改数转”,形成现实生产力。

“应用既是技术发展的目的,也是牵引其发展的引擎。”邹德宝表示,大模型的突破还需要各行业内大规模的数量集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大模型更加准确的推理能力,扩大行业应用率及普惠率。同时,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高性能算力、高质量算法的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应用落地。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AI 大模型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