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防风险 金融严监管释放强信号

经济参考报 2024/06/05
导语

“长牙带刺”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今年金融领域关键词。日前,中央高层会议以及金融监管部门五日内三度发声,释放出严监管与防风险将继续升级的信号。针对重点领域,新一轮金融监管将以“严”字当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点放在了弥补金融风险问责领域制度空白、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上。

据了解,后续中小金融机构、保交楼等风险领域处置将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制度“补短板”也将提速,年内《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等7部部门规章将迎来修订,同时还将制定《政策性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6部部门规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开会议,将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提升到新的高度。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会议还强调,坚持严字当头,敢于较真碰硬,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推动金融监管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在金融领域树立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

“不足百字的段落中,出现了7个‘严’字。”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指出,这意味着金融监管必须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加大处罚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切实增强监管震慑力和有效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于5月27日下午召开党委会议。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同时指出,要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银行、保险、证券业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根据会议内容,我国金融风险仍聚焦在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以及地方债务。

当前上述领域的改革化险也均已取得积极进展。自年初以来,监管部门锁定重点、精准施策,已有近20家村镇银行实现了改革重组。例如,我国首家按照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改革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海南农商银行日前挂牌成立。在此之前,多个省份农信改革方案也纷纷落地,组建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农商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等。

围绕房地产领域,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当前保交房的重要举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日前分别前往遵义市区、贵阳市区调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情况,强调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提升监管有效性,金融领域制度短板将加快补齐。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意味着弥补了金融风险问责领域的制度空白,新一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幕将正式拉开,后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进程将会加快、力度将会加大、效率亦会有所提升。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包括修订《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等7部部门规章,制定《政策性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6部部门规章。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系列举措都释放了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强监管严监管信号。

“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快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四梁八柱’,重点解决股东监管依据不足、风险处置机制不完善、行政处罚力度偏低等问题,力争‘一揽子’补齐制度短板。”金融监管总局法规司党支部撰文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日常监管、检查稽查、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行为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既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这对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表明金融强监管、严监管将进一步持续和深化。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监管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