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锂渣处置或有新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4/06/11
导语

随着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进入尾声,宜春锂电产业发展的“顽疾”——锂渣处置问题或迎来新解决方案。

“2022年底的环保问题已给宜春锂电产业敲响警钟,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生态环保问题,很多企业也按要求加装了环保设备。”对于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有熟悉宜春锂电产业人士称,环保督察期间,企业都在正常生产经营,没有听说需要停产接受检查,这表明应该没有出现大的环保问题。

尽管此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尚未结束,但从宜春当地近期下发的相关文件来看,宜春方面还是希望通过技术升级、工艺改进、提高堆放标准等措施更好解决锂渣问题。

环保督察重点关注锂渣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5月8日到6月8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江西,其间,群众可拨打举报电话等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问题进行举报。宜春市政府发布的信息显示,5月9日至6月4日期间,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宜春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221件,所有举报件均已及时转交相关区市处理。

宜春市锂电产业相关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近期已对宜春多家碳酸锂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主要还是围绕锂渣处理问题展开。

不得不说,相较于盐湖提锂的卤水可以重归盐湖循环利用,宜春锂云母提锂的锂渣处置暂无好办法可循。之前,企业通常采用建设堆场或者填埋场的办法处置,但一占地方、二耗资源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成为宜春锂电产业向前发展的掣肘。

“环保督察组到企业着重了解了碳酸锂生产工艺流程及尾渣处置情况,尤其是对一些除杂的生产设备进行了重点检查。”宜春市某年产万吨级碳酸锂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环保督察组基本完成了对宜春碳酸锂企业的情况摸排,应该没有特别严重的问题。

该人士表示,之前受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宜春市大部分碳酸锂企业这段时间采取减产等措施自查、检修,主要还是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锂渣等问题。

“因为锂云母提锂成本的问题,涉锂企业整体产能利用率还是不高,估计目前最多也就40%。”某锂电上市企业宜春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尽管近期碳酸锂产品的需求有所回暖,但因为近几年供给增长过快,高成本的锂云母提锂竞争力略显不足。

宜春锂渣处置或有新方案

锂渣处置问题一直是困扰宜春锂电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据调研,锂云母提锂产出1万吨碳酸锂会产生20万吨至30万吨锂渣。预计到2025年,宜春锂云母精矿和碳酸锂产量分别可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届时由此产生的锂渣将达1500万吨。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若锂渣未能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将制约宜春锂电产业进一步发展。

尽管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宜春的环保督察工作尚未结束,但宜春的锂渣处置问题或有了新的解决方案。据宜春市锂电企业人士介绍,从政府组织企业座谈和相关文件指导意见来看,一方面是要加强水洗锂渣提锂工艺的改进及推广;另一方面还是针对贮存,今后将不允许企业自行贮存锂渣,将全部进入政府组织建设的消纳场处理。

该人士提供的一份宜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于4月底下发的文件显示,宜春将鼓励企业通过水洗锂渣再次提锂,但因原材料、辅料药剂发生较大变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报批环评手续。如果企业重新建设锂渣水洗线,政策上将给予支持。

同时,前述文件明确2025年9月1日前,宜春锂电企业可按现有条件对锂渣进行贮存,但要加强管理,防止环境风险。2025年9月1日之后,未进行属性鉴别的库存锂渣必须落实集中处置要求,按危险废物标准进行贮存。同时,进入消纳场的锂渣要按企业进行分区贮存,便于后期溯源。

事实上,在2022年底发生环保问题后,宜春当地就已开始筹建锂渣消纳场。回顾来看,2023年宜春印发的《关于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锂电新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在宜丰县、奉新县、万载县、高安市等五地规范建设锂渣消纳场,探索推进锂渣公路路基筑路材料应用等锂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实现贮存能力、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锂电 环保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