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证监会主席吴清参会并发言。
这是继2024年9月后,吴清再次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共同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彼时发布会召开后,A股迎来一波大涨。
此次发布会上,吴清一席发言,为提振资本市场底气和信心,注入十足力量。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不管面临的是轻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我们都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吴清表示。
平准基金,是资本市场韧性的重要支撑。针对平准基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态,将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实施对股票市场指数基金的增持,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这意味着,中央汇金具备充足的“资金后盾”,股市平稳提升可期。
资本市场的稳步提升,离不开更多政策的支持。对此,吴清明确将逐步推出四方面政策,包括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优化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注册流程等。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科技板”也将尽快推出。根据潘功胜介绍,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中国股市四大“硬核底气”
5月7日午盘,主要股指集体大涨,上证指数超过3335点;全市场63股涨停,连板股总数26只,25股封板未遂,封板率为71%。
大涨背后,是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下,市场信心提振的体现。其中,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中国股市拥有四大底气和信心,更是为股市上涨注入充足动力。
根据吴清介绍,底气和信心来源具体包括:
① 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维护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有力部署。
②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落地实施,推动市场内在结构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投融资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加快形成。
③ 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将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显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源头活水。
④ A股市场估值水平实际上被业界认为仍处于相对低位。沪深300市盈率只有12.3倍,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市盈率都明显低于标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数。在全球市场面临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A股底气信心十足,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吴清在发布会上表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面对外国记者有关“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是否会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产生影响”的提问,吴清明确表态,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从四大维度出发,稳步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
举措一:持续扩大机构开放。
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服务,高效办成资格审批与开户“一件事”,进一步扩大投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申请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资格。鼓励境外投资机构依规设立投资境内的人民币基金。
举措二: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
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支持境内外期货交易所扩大商品期货结算价授权合作。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REITs等纳入沪深港通标的。
举措三:不断深化市场开放。
梳理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流程和相关要素,提高境外上市备案质效。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等对港合作各项措施。
举措四:加强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
坚持尊重规律、尊重规则,积极塑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进一步加强证券监管和审计监管方面的合作,维护企业在境外市场正当利益,并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同时做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3000亿弹药已就绪,债券市场“科技板”即将到来
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5月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政策利好相继推出。
其中,类平准基金与债券市场“科技板”,是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手,为资本市场送上的“定心丸”。
类“平准基金”方面,潘功胜表示,将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实施对股票市场指数基金的增持,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吴清亦表态,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曾明确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此次发布会上,潘功胜进一步表示,针对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的特点,已经对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进行了完善,健全了与科技创新融资特点相适应的配套规则体系。相关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根据潘功胜介绍,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的债券融资,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该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贷款资金,可以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同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一起,采取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共同参与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还可以有效降低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其发行更长期限,比如8年期、10年期债券。
四大措施帮助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冲击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激发上市公司活力,根据吴清介绍,目前证监会正在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以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激发活力、提高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
与此同时,下一步,证监会将从四方面出发,尽力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
① 进一步加大走访帮扶。从2024年到今年3月底,证监会会同地方政府累计走访2352家上市公司,帮助企业解决了3300多余项痛点难点问题,证监会将继续会同相关方面抓好这项工作。
② 优化监管安排。对于确实受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帮助纾困解难。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相关规则,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
③ 支持转型升级,特别是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去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同比增长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同比增长2.4倍。
④ 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支持。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债、REITs等多种工具开展直接融资,也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实施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这是证监会等多个部门近年来的共同努力方向。吴清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更好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其中,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于5月7日发布实施。
此番改革强调“四个突出”。
突出一: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重点是改革基金运营模式,督促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此外,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用奖金跟投自己产品的比例要求,并适度延长锁定期,让这些“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
突出二: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
针对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版”等问题,要求为每只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尺子”,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尽量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同时,围绕锻造长期投资的长板,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自律组织、评价机构、公司自身等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
突出三: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
引导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优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资源配置,更好为投资者服务。抓紧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规定,促进规范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组合。同时,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便利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
突出四: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
权益投资是公募基金能够为投资者创造独特价值的关键所在。去年9月以来,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经从7万亿元增长到了8.3万亿元。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引导,优化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促进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力度。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持续丰富符合国家发展导向、更有利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在前期已经建立股票ETF5个工作日快速注册机制的基础上,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符合一定权益投资比例要求的其他基金产品也进一步大幅提高注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