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据21世纪经报道记者了解,近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调仓方向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有机构投资人士表示,近期企业抢融资出海建厂,因而在投资上,机构一边提高了对投资企业质地要求,一边相应降低了对投资企业的估值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关税利好消息下,中国资产有望迎来较大的回升机会,后续可关注和积极做多A股和港股等中国资产,机构也有望借此加仓中国资产。
其中,直接受益于关税下调的进出口相关行业迎来估值修复机会。与此同时,机构还重点关注三大方向:科技、内需消费和红利。
A股和港股变化背后
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带动了外围市场大涨。当日美股三大指数均大涨,道指涨超1100点,纳指暴涨逾4%。尤其科技股巨头表现强劲。亚马逊涨超8%,苹果、特斯拉涨超6%,英伟达涨逾5%。
同日,中国资产沸腾,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劲升超5%。港股收盘时,恒生指数大涨2.98%,恒生科技指数暴涨5.16%。汽车、家电、软件服务、可选消费、半导体、机械等板块行情受到提振。
紧跟着的5月13日,A股收盘时,上证指数报3374.87点,涨0.17%。
A股板块出现明显分化,直接受益于关税下调的港口航运、中韩自贸区、光伏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而中船系、军工装备、太赫兹板块跌幅居前。
不过,港股是另一番情景。5月13日,经历了前一日大涨后的港股,恒生指数收跌1.87%报23108.27点,结束8日连涨,恒生科技指数跌3.2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2.02%。全日大市成交额2198亿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明显回落。南向资金净买入额22.62亿港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芯片股跌幅居前。
“5月13日,A股表现没有前一个交易日的港股和美股涨那么猛,主要是前期有国家队入市稳定了市场,所以A股本身跌得就不多,所以在中美关税谈判有进展之后,A股的反弹力度也相对较小,反之港股和美股之前跌幅比较大,弹性也比较大,所以波动也会很大。”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家杨德龙解释。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分析,5月13日A股市场高开后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前期市场连续反弹后,市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获利盘压力,因此随着利好消息兑现,部分获利盘选择逢高止盈,导致市场抛压加大,指数承压回落。二是沪指在3400点附近面临较强的技术阻力,该位置不仅是前期密集成交区,也是市场心理关口。
格上基金研究员焦冰指出,5月13日A股已修复至4月2日美推行“对等关税”策略前的水平,当日A股板块走势分化,光伏、银行等防御性板块逆势上涨,反映内资避险情绪仍高。
“未来A股上涨动力将更多依赖宏观经济复苏节奏、企业盈利增长及产业政策导向,消费复苏、科技自主、高端制造等主线或迎来结构性机会,但需警惕外部环境波动及政策落地节奏的潜在影响。”焦冰说。
对于5月13日港股开盘后回落,焦冰分析其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5月13日港股遭遇24亿美元资金流出,创四年来最大单日抛售,主要受到了美股吸引力上升影响;二是,港股已提前反应,5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大涨5.16%,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
机构调仓分歧
“中美经贸会谈结果将提升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投资信心,投资者后续可继续关注和积极做多A股和港股等中国资产,中国资产有望迎来较大的回升机会,机构也有望借此加仓中国资产。”5月13日,杨德龙表示。
同日,一位全球配置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近两日机构投资者调仓出现分化,有部分空头回补及加仓。
南向资金显示近期“杀涨追跌”的反向操作:5月12日,港股大涨时,南向资金净卖出185.28亿港元,说明有资金选择短期落袋为安;5月13日,港股回调时,南向资金净买入22.62亿港元,说明部分资金选择回调时上车。
“我利用市场乐观情绪下大幅反弹做了一些减持,后续会在组合性价比提高之后,再考虑买入。”上述机构人士表示,其当前仓位主要集中在港股。
上述机构人士表示,其这两日调整了投资策略,未来会更看重投资企业的质量,而不是估值。
“我们发现企业正在港股抢融资出海建厂,所以在投资上,我对企业的估值要求降低,但对企业质地要求更高了。”上述机构人士说。
也有机构静观其变。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向记者表示,“这两天我们持仓没有明显变化,整体持仓维持不变,静观其变。因为我们整体的持仓结构更多是以内需为主,所以我们对关税政策基本上脱敏。”
“在这轮港股下跌当中,我们也没去加仓一些下跌比较多的股票,因为我们认为这些股票还不是特别便宜,只能说在合理区间,但价格吸引力还不大,所以暂时并没有去加仓港股,或者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公司。”他表示。
机会在哪?
此次中美经贸会谈结果发布之后,中国资产的投资机会在哪?
刘有华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调仓方向或呈现三大变化:首先,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风险溢价有望显著下降,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机构投资者可能会相应提高对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配置比重。
其次,在行业配置层面,直接受益于关税下调的进出口相关行业将迎来估值修复机会。与此同时,科技板块有望获得市场情绪改善和供应链风险降低的双重利好,消费类股票则可能受益于市场信心回暖带来的估值提升。
第三,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整体回升,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美债等)的配置价值相对减弱。机构投资者可能会逐步降低避险资产仓位,转而增配更具成长性的权益类资产,特别是受贸易环境改善利好的板块。
关于后市,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认为,本轮协议的达成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潜在压力缓解,企业盈利预期有望上调,尤其是对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经营环境短期内迎来明显改善。
“前期受关税影响回调较大的板块行情有望回暖,主要涉及电子板块,IT服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板块,自动化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机械设备板块。家电、纺织制造等出海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板块。”贺金龙说。
焦冰认为,“全球供需再平衡”比“内需主线”更受到关注。机构更倾向于配置政策受益明确和科技自主可控领域的板块,政策受益包括内需消费、高股息银行等,科技自主可控领域包括半导体、AI等,同时机构减少了对于传统周期行业的依赖。另外,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如银行、能源)成为防御性选择,同时科技股超跌反弹逻辑受青睐。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中美经贸会谈结果将显著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如未来美对华关税税率能够保持在调降之后的水平,中国出口的压力将显著下降,宏观基本面的预期也将得到一定修复。
“因此,后续市场机会或将进一步增加。此前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出口链有望获得修复,集中于中游制造领域。”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