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 | 中来股份拟56亿元加码高效电池,大跨步背后有何隐忧?

财经网 2021/05/24
导语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曾因“踩雷”私募,股价一度“腰斩”的中来股份(300393.SZ),近期“大动作”不断。继宣布揽获百亿级EPC大单后,5月24日,中来股份再度披露,拟以自有资金56亿元建设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

公布扩产消息后,中来股份股价应声上涨,截至收盘报收9.33元/股,上涨4.48%。

对于国内率先量产N型TOPCon的中来股份而言,本次投资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但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其在公告中指出,建设一期项目尚存27亿元的资金缺口。

缺钱的中来,如何继续大手笔的扩产之路?

56亿元押注高效电池

公告显示,5月22日,中来股份、全资孙公司山西华阳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华阳中来”)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山西华阳中来拟在山西投资新能源产业光伏项目,建设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6亿元人民币,建设总周期为36个月,其中一期建设8GW(建设期24个月),投资金额约30亿元。

对于此次签署投资协议,中来股份表示,本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在高效单晶电池领域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高效电池产能的扩张,为公司实现N型单晶电池技术的高效化、产能的规模化奠定基础,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早在2015年,以光伏背板起家的中来股份便制定了从单一背膜业务转型升级为“光伏辅材”、“高效电池”、“光伏应用系统”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2016年,公司计划通过定增募资13.67亿元,用于建设年产2.1GW N型单晶双面电池(N-PERT太阳能电池),总投资达16.58亿元。2018年3月,中来股份再度发布可转债预案,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用于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电池项目。随后的2019年,中来股份将N-PERT产线全部升级为TopCon电池产线。

截至2020年底,中来股份TOPCon电池和组件的产能分别为2.1GW和2.7GW,是目前全球最大的N型TOPCon电池和组件制造商,量产效率于去年12月实现了从23.5%到24.5%的提升。

在2020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中来股份曾表示,公司未来会依靠融资扩大TOPCon电池产线规模,并坚持TOPCon技术路线,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强调其“站位”,意味着此次投资项目仍将以TOPCon作为技术路线。若上述项目顺利进行,2023年中来股份TOPCon电池产能将超过10GW。

资金压力何解?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扩张之下,中来股份目前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根据公告,一期建设8GW投资金额约30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假设公司以截止2021年3月31日扣除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后的账面可用资金近3亿元左右投入该项目,建设一期项目预计仍需要筹措资金至少27亿元。

截至2020年末,中来股份有息负债余额为23.0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69%,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9.51亿元,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公司董事长林建伟曾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如果维持当前企业运转,公司资金是正常的,但如果要扩张的话,确实是有资金缺口的。

此外,中来股份的实控人还存在高比例质押风险。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林建伟、张育政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州普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质押9292.62万股、9696.01万股、709.75万股,分别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71.3%、100%、100%,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25.19%。

林建伟也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对其高比例质押做出回应,表示“股权质押到期后又要还债,又要还利息,相当于‘短债长用’了,给公司造成了很大问题,导致2020年多次谋求转让控制权,我已经痛定思痛”。

随着电池环节技术路线更新的拐点即将来临,龙头企业已加速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新一轮效率与产能的竞赛已拉开序幕。

晶科能源于今年1月7日宣布,其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TOPCon电池效率达到24.9%;

4月30日,隆基股份表示其单晶双面N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5.09%,创下新的世界纪录。5月17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拟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可转债,用于投入合计18GW单晶高效电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国内N型TOPCon技术的先行者,中来股份试图通过扩大产能巩固其“先手优势”,不过,在诸多压力之下,中来股份此番“负重”前行能撬动多大的市场,仍有待验证。

文/李璐

编辑: 李璐
关键字: 中来股份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