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动态 | 储能再获政策加持多股涨停,未来3年爆发率有望超新能源车?

财经网 2022/08/26
导语

财经网资本市场讯 经过短暂回调,储能板块再度掀起“涨停潮”。

8月26日,达志科技、凯恩股份、三维化学、雄韬股份、深南A、咸亨国际、等储能概念股逆市涨停。

消息面上,工信部25日在官网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再度注入“强心剂”。

“储能板块涨停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预期储能行业产生的超级红利,目前储能行业在市场、政策、资本和技术多重要素的驱动下,出现了市场规模、市场增速、毛利率等多个业绩指标的增长。”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对财经网如是说。

机构认为,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储能市场空间增长性明确,未来3至5年,储能爆发率有望超过新能源车。

从“可选”到“必选”

2019年8月9日,英国曾短暂遭遇黑暗的“洗礼”。

下午5时,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突然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包括伦敦在内的重要城市出现地铁与城际火车停运、机场瘫痪、交通信号灯熄灭……不少市民被困在地铁中。

据官方统计,约有近100万家庭和企业用户受到影响,英国交通部门称此次停电事故及其造成的影响“史无前例”。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将这一事故的起因归咎于“两个发电厂同时脱网,使电网频率发生大幅下降”。受雷击等因素影响,附近一处天然气发电厂和海上风电场连续跳机,系统备用容量不足,导致电网崩溃。

所幸,在本次大停电中,抽水蓄能机组及时出力,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阻止了事故进一步扩大。

事故发生后,引发人们对于新能源为电力系统带来挑战的思考,同时也看到了储能系统对护航电网稳定运营的重要性。

由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具有不稳定、间歇性特征。新能源大规模的接入,对传统电网有很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储能成为调节新能源波动性并实现并网稳定的关键因素,逐渐从“可选”变成“必选”。

当前市场主流储能方式主要有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均属于物理储能,抽水蓄能是目前主流的电网储能方式,尤其适合大规模集中储能场景。

另一类是资本市场大热的电化学储能,如锂电池、钠电池、钒电池等,其中锂电储能商业模式更为清晰,具有建设周期短、灵活等优势。

兴业证券认为,储能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强大助力,随着技术与成本的不断优化,电化学储能或将成为储能技术中的中流砥柱。

政策层面的频频加码,也促使储能市场高速增长。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要较2020年末降低30%以上。

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2022年7月共有38个储能项目开标总规模约3.09GWh,储能EPC总承包规模超0.83GW/1.83GWh,多数储能项目EPC投标均价为1.66元/Wh,较上个月的1.75元/Wh有下降趋势,下游接受度逐渐提高。

“目前储能是0到1的阶段,如同三年前的新能源车。”德邦证券电新首席分析师彭广春认为,未来3至5年,储能的爆发率有望超过新能源车。

东吴证券表示,储能需求高速增长,2022年全球迎来户用储能爆发新阶段,渗透率有10倍提升空间。

多家公司加大投资力度,逆变器厂商率先获益

伴随着储能行业站上“风口”,多家上市公司加大储能项目的投资力度。

7月20日,重点发力储能及动力电池的鹏辉能源披露,拟定增不超过45亿元,用于年产10GWh 储能电池项目(一、二期)、鹏辉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7月29日,亿纬锂能成都动力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建设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式启动。据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5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8月3日,光热发电核心设备制造商首航高科公告,拟投资100亿元至110亿,建设光热(储)新能源多能互补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同日,华自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9.1亿元用于开展储能项目建设工作。

8月15日,特变电工宣布拟65.09亿元建设20万吨/年高纯硅及配套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配套建设储能70MW/140MWh。

赣锋锂业近日表示,将投建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形成10GWh的固态电池产能,项目总投资54亿元。

天赐材料在也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电解液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

“未来几年的新型储能项目以及配套电子产业服务会以每年50%甚至更多的复合增长率来高速发展的,很多企业发力储能和储能电子服务也是看到了时代发展趋势,一些拥有储能产品优势和技术服务优势的企业,积极布局储能项目和储能服务也会增加全新的应用场景、开辟新市场领域。”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对财经网表示,新型储能的很多细分产业包括能源电子产业等很可能会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为“十四五”提出的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从业绩表现来看,部分储能产业链企业,尤其是逆变器厂商,率先享受产业“红利”,业绩增速可观。

聚焦海外家用储能市场的派能科技上半年净赚2.64亿元,同比增长70.02%,海外市场贡献9成营收。

昱能科技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55.31%,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光伏微逆变器境内外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带动公司营业总收入的增长。

同期锦浪科技净利润预增超63%,该公司称,随着国内外新增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分布式逆变器市场需求旺盛,其中海外储能逆变器需求增长特别快速,报告期内公司并网和储能逆变器产能及交付能力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此外,也有企业跨界切入储能赛道,谋求利润增长点。

特斯拉供应商旭升股份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为其家用储能产品供应铝合金部件,并预计于2022Q3开始量产,每年预计销售额6亿人民币。切入户用储能赛道后,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成长新动力。

李璐/文

编辑: 李璐
关键字: 储能 新能源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