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育种大势所趋,种业“五虎”谁能取胜?

财经网 2022/12/08
导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转基因技术。

2010年以来,转基因在争议中前行。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业化,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

在粮食安全这个大命题下,近两年国内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随着配套法规的逐步落地,业内普遍预计,转基因品种有望在2023年前后上市销售。

而在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前夕,资本市场已然“闻风而动”。近期,转基因板块异动拉升,敦煌种业、荃银高科、农发种业等纷纷冲高。

“转基因化”大势所趋

转基因种子,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形成与原来种子不相同作物特性的新作物品种,从而改善作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目前,市场上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始于1996年,这一年,美国首次批准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业化种植,正式开启转基因种子产业化,现代农业开始进入新阶段。

根据统计,全球现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前五大种植国转基因应用率均达到90%,占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90%。

商业化种植量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大豆、玉米和油菜。目前,全球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8%,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76%,转基因玉米占30%,转基因油菜占29%。

相比之下,国内转基因尚处于早期阶段。

中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将近20%的人口。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耕地面积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是美国的1/5。同时粮食自给率在下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介绍,20年间,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已从100%下降到目前的76%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颇高,近年来进口量每年都高达1亿吨左右,2021年我国进口大豆高达9651万吨。我国玉米近两年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2021年玉米进口量达到2835万吨。

而另一方面,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仍在增加。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粮食产量必须提高15%,肉蛋奶产量提高30%至50%才能满足需求。

在我国耕地资源使用率接近上限的情况下,提升亩产是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的关键所在。玉米网CEO冯利臣认为,我国粮食自给率在下降,为保粮食安全,必须提高粮食单产,推广转基因势在必行。

天风证券农林牧渔高级分析师林逸丹告诉财经网,转基因种子的优势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增产,转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抗虫、耐除草剂,国内不管哪个玉米片区,多多少少都面临虫害威胁,造成的产量折损在10%-50%左右。相比普通的玉米,转基因可以带来大概10%左右的产量提升。当前中国玉米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供需缺口,这个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减少种植者的劳动投入。比如大豆生长过程中有一个让种植者很痛苦的事情,就是杂草,玉米种植也面临这个困难。转基因本身就是抗虫耐除草剂,农民可以投入更少的时间,同时资金投入、物料(除草剂)投入更少,收益又更高,是比较划算的。对于农民而言种不种转基因一亩地的收益能差200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1~2022年度,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4亿亩。若按照一亩地增加200元收益计算,转基因的推广,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转基因“东风”已至

事实上,早在1986年,中国便开启了转基因研究之路。

经过十几年缓慢的发展,2010年起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开始不断引发争论,中国转基因政策趋向审慎,对转基因的态度偏向“慎重推广”,转基因商业化因此陷入停滞。

2016年后转基因商业化被重提,但仍推进缓慢。彼时,国内优先考虑非食用转基因作物(如棉花)。

直到2020年,种子问题首次得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强调。这一年,我国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安全证书获批。

2021年,为解决草地贪夜蛾和杂草危害问题,农业农村部对已获安全证书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试点结果显示,转基因大豆、玉米抗虫耐除草剂特性优良,增产增效和生态效果显著,转基因大豆除草效果在95%以上,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产12%;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增产10.7%,大幅减少防虫成本。

截至目前,除转基因棉花和木瓜外,中国尚未批准任何转基因食品或饲料产品在国内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

今年以来,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1月,农业农村部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等四部规章的部分条款;6月,发布《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转基因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正被打通。

按照流程要求,持有安全证书的转基因品种,需要进行试种试验,并通过品种审定,企业具备相应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可以上市销售。

据了解,转基因安全证书申请周期较长。我国转基因种子需要历经实验室研究—中间实验—环境释放实验—生产性实验—申请安全证书,才可获批安全证书,花费约4-6年。

这意味着,已经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企业将具有先发优势。

转基因安全证书获取方面,在11个玉米转基因安全证书中,大北农(002385.SZ)占4个,杭州瑞丰占3个,先正达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占3个,中国农业大学1个。大北农、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各获得1张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

另外,业内分析人士对财经网表示,“正常来说,转基因的商业审核准入周期在1-2年。”

券商研报认为,国内转基因商业化即将开启。国信证券预计在正常情况下,转基因品种有望在2023年前后上市销售。银河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或将成为我国转基因种子种植元年。

种业“五虎”谁能取胜

放眼A股上市公司,目前我国拥有转基因种子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四家,分别是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荃银高科。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转基因上游为生物育种公司(如大北农、杭州瑞丰、中国种子集团),通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转基因技术,可以选择自行制种也可以授权其他种子企业进行制种。中游为制种企业,如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等,下游为种子经销商和农民。

大北农(002385.SZ)较早布局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安全证书的公司。

在近期披露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大北农称,目前公司在性状产品上已形成了预商业化第一代、在研第二代、储备第三代,独立自主、持续升级的产品线布局。公司继续拓展生物技术产业,布局玉米和大豆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和技术创新十年研发计划,启动耐旱、耐新型除草剂等新基因挖掘工作,同时健全研发体系,拓展基因编辑等技术。

此外,大北农生物转基因扩区面积最广,公司已与国内130多家种业企业进行合作,培育了200多个生物新品种,覆盖推广面积为2亿多亩。

财经网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大北农,其证券事务代表称,“2亿多亩主要是玉米种子。转基因放开后对公司的影响要看商业化落地的种植面积要求。目前公司品种审定的资料已经提交,在等审核。”

隆平高科(000998.SZ)通过其参股公司杭州瑞丰三个产品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分别为瑞丰125、浙大瑞丰8和nCX-1。

东兴证券研报认为,隆平高科目前转基因玉米品种开发和试制种已经完成,有望在转基因品种审定正式落地后抢先占据市场份额,迎来业绩兑现期。

登海种业(002041.SZ)则主要与大北农开展性状合作,将大北农的优良性状目标基因导入到登海玉米种亲本。相关品种将较传统育种品种有明显抗性、单产优势。

公司称,目前正在严格按照“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实施内容的要求,进行玉米转基因试验工作。

同样在转基因玉米种子方面与大北农合作的荃银高科(300087.SZ)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2015年牵头开展了农业部“转基因抗虫玉米‘双抗12-5’产业化研究项目”,并已按照项目要求创制了抗虫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系)。

荃银高科证券事务代表对财经网表示,“公司转基因目前处于技术储备的阶段。”

除上述四家上市公司外,正在谋求科创板上市的全球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也不容忽视。

目前,先正达科创板IPO正处于问询阶段,公司拟募资650亿元,创下了A股最近十年以来最高的上市募资记录。

先正达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已获得的3个安全证书,分别是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t11xGA21,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t11xMIR162XGA2,耐除草剂玉米GA21。

在转基因生物育种领域,先正达已经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性状储备和在全球市占率名列前茅的种子业务,也具有生物育种公司与制种企业双重属性。同时,先正达在国际上已有成功商业化的经验,从基因的发现到商业化整个流程已经非常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荃银高科是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板块的重要成员,先正达上市后,荃银高科有望借力先正达的渠道资源优势和转基因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财通证券分析师余剑秋指出,在转基因商业化的预期增强的情况下,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可能都会采取向具有生产应用证书的生物技术公司缴纳专利费,获取将性状导入到公司的种子产品的权利。

财经网还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中,敦煌种业(600354.SH)也在布局转基因,据半年报,公司正研发适宜东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抗虫转基因玉米CM8101自交系创制;农发种业(600313.SH)“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对整个行业而言,若转基因商业化成功落地,将洗牌式重塑种业竞争格局,种业有极大概率从周期性行业转变为成长性行业。

林逸丹对财经网表示,转基因落地能够能够提升中国种子行业的集中度,让研发能力比较强的公司,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中国之前的种子市场份额,是比较分散的,比如第一名的公司是隆平高科,一年的收入大概30多个亿,占总体行业的市占率比例其实只有4%左右,是比较小的。

行业里能够做出转基因种子的企业目前不到1/4转基因一旦放开,比较落后的、研发能力很差的,以前靠模仿、抄袭生存下来的企业就被边缘化了,或者直接被淘汰出局。中国其实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仅次于美国,但中国目前其实没有特别大的种子企业诞生。转基因时代,研发难度是比较大的,带来的效益很明显。所以未来一旦使用,渗透率会提升的非常快,种子企业里技术掌握的比较领先的,布局比较领先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天风证券此前研报测算,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我国转基因种子(玉米+大豆)的出厂口径规模有望达432亿元,利润有望达130亿元。参考孟山都退市前三年的PE均值(约30倍),我国仅玉米+大豆的转基因种子规模有望接近4000亿市值。

编辑: 樊梦迪
关键字: 转基因育种 种业 大北农 隆平高科 先正达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