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受理破冰,新股发行回温。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开始转暖了吗?
据同花顺iFinD统计,在2024年的头半个月里,A股市场新迎5家上市公司,合计募集资金55.19亿元;而2023年1月,全月新增上市公司为6家,共募集资金63.88亿元。两组数据互相对比,前者似乎出现了明显改善,但监管部门阶段性收紧IPO的态度仍未改变。
在时隔两年后重启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明确表示,将会连同交易所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这也意味着,2024年打新收益或将延续2023年的水平。不过,也有分析观点认为,随着北交所新股发行常态化,涨幅回暖,打新可期。
保持阶段收紧政策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A股市场共新迎来5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55.19亿元,相比2023年1月全月新增上市公司6家,共募资63.88亿元的数据,出现了明显回温。
华安证券研究所也提到,2023年,上交所、深交所在当年7、8、10、11月份的受理项目数均为0,仅9月有少量IPO项目受理,但12月最后一周却久违地出现了20家公司IPO获得受理。
不过,2022年1月、2021年1月,A股分别新增30家、33家上市公司,募资金额分别为1089.67亿元、246.38亿元。对比之下,上述稍显回升的数据似乎并未改变IPO阶段性收紧的大环境。
数据显示,2023年8月底以来,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合理把握新股发行节奏。2023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其中,2023年9月到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
“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在1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明确表示。
发行定价总体平稳
“目前,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化发行定价功能逐步发挥,新股超募和募不足现象并存,表明竞争博弈、优劣分化的发行生态正在形成。”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
据介绍,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全面加强发行承销各环节监管,通过制度安排、过程监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抑制阶段性出现的抱团压价和大比例超募两种不合理倾向,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到12月,A股市场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为38.41倍,较2023年1月到8月的44.57倍有所回落;2023年9月到12月,新股发行市盈率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比值均值为0.79,较2023年1月到8月的0.88明显下降。
证监会指出,针对极端超募现象,证监会和交易所监测约束异常报价行为,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充分提示风险、审慎定价,严肃查处询价定价环节的违规行为。从效果看,2023年9月到12月,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比值明显下降,未出现大比例超募。
北证打新收益可期
由于2023年新股发行节奏放缓,募资金额同比下降约四成,A股打新收益同比也有所下降。
国泰君安证券新股首席分析师王政之表示,按照单项目打满,100%入围的理想情况计算,A/B/C类账户2023年对应5亿规模账户打新增厚收益率分别为2.19%、2.14%和1.61%。
不过,她也提到,2023年市场行情以小市值股票的主题轮动行情占优,上市新股整体破发率及破发深度有限,新股上市表现较2022年同比提升,打新策略入围优先。预计2024年主板及双创板块发行数量为160~280家,合计募资规模1500亿元~4000亿元,中性预测理想情况下A类账户全年打新增厚收益率约为2.21%。
1月9日,华安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团队发布的“打新情绪冷暖指数”也显示,近期IPO市场的超募情况、EP(盈利收益率)相对行业溢价有所提升,网上申购获配比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预测下期打新收益有可能下降,投资者参与打新需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王政之认为,按照2023年发行节奏,预估北交所2024年全年将发行新股80~140家,考虑到实际资金占用,实际参与网上数量以40~80家谨慎测算,中性预测全年网上打新收益率可达5.00%(考虑800万申购上限规模以下账户),明显高于主板及双创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