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一脉阳光投资者开放日 看医学影像龙头如何拆解行业未来发展

财经网 2025/05/27
导语

5月23日,一脉阳光(02522.HK) 举办了首届 2025年度投资者开放日,多家券商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与一脉阳光高管团队进行深入交流。

图片1

过去十年,一脉阳光通过“共享模式”创新定义了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发展路径,率先完成“影像中心社会化运营”的卡位,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当前,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已迈入“青春期”高速成长阶段,收入与利润将进入同步跃升周期。

如何定义行业未来发展,通过这次投资者开放日,众多投资者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通过这次开放日交流也让投资者坚定了信心。

“铁军+数据”重构医学影像服务权力版图

一脉阳光用“百城千县”的重资产布局,在基层医疗荒漠上建立了以医学影像服务为核心,医学影像中心服务、医学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一脉云服务为三大主营业务的完整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其全国影像中心已超百余家,公司所运营的影像中心数量和覆盖的县级行政区远超同行,公司服务覆盖500余家机构,年扫描量达千万人次,累计形成千万级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集。经过十年探索,一脉阳光的业务已经不是简单的影像中心连锁,而是一场“线下要塞+数据核武”的立体战争。

面向未来医学影像传统服务市场份额的提升,在开放日活动中,一脉阳光董事长陈朝阳提出的“四把手术刀”,正剖开这个市场未来十年的增长密码:开发思维升级、旗舰中心转型、延续医院合作价值、海外市场渗透。

机构投资者们紧盯的,从来不是路径本身,而是这家公司总能把战略图纸变成财务报表的超能力——一脉阳光的护城河里,早已流淌着数据变现的熔金。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资本持续押注:在医学影像的牌桌上,手握重资产和数据主权的人,永远坐在庄家位置。

中国市场快速覆盖 第三方价值如何爆发式体现?

在当前医学影像服务市场扩容的行业背景下,一脉阳光通过系统化战略布局,将十万量级医疗机构客群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基于精准的市场定位与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已构建起从客户需求洞察到价值交付的完整闭环体系。

一脉阳光通过对客户进行分层服务,利用不同量级的钩子产品快速扩展用户,将小客户的诊断托管与大客户的硬件与服务包的相结合,提供完成服务客户数量每年至少千级覆盖的历史跨越,同步提升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

一脉阳光针对过去被视为“亏损的战略资源”的旗舰型影像中心也正探索新的运营模式,通过服务业态的改变来重构旗舰型中心的医疗服务价值链,开辟出了一条“CDH模式”的发展路径。

C端(消费者端)方面,利用与大厂互联网医院(如京东健康)等平台,及大型三甲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如四川华西医院等)合作,打通互联网医院闭环,实现“线上开单-线下交付-数据回传”全流程服务。

在D端(医生端),与临床专家定制特色扫描技术、开设特色门诊带来的IP效应构建小型的健康社区生态,联合专家打造心脏康复、肿瘤等专病闭环。

H端(医疗机构端)则将通过多类型的影像服务服务半径圈内的中小医疗机构,为其转诊、技师能力及设备赋能。利用中心医技和精准影像检查为基座建立区域共享型医疗mall,开展针对本地区多种类型的机构服务(如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体检中心、门诊部等区域内医疗服务需求方),通过区域共享医疗mall网状覆盖服务周边所有H端客户群。

“CDH模式”深入应用与实践将旗舰中心原本的战略资源转化为经营优势。

一脉阳光的核心增长路径同时离不开对原有合作医院的价值延续。从最初帮助医院从硬件、人员、场地、管理机制配置的合作契机,到8-10年的服务周期满后的粘性保持,一脉阳光将利用标准化的专业模块建设(影像特色技术的研发、以影像为纽带的专病门诊、医共体下的服务用户拓维)帮助医院继续增强效益,利用信息化手段及与医保控费同逻辑的精准检查运营帮助医院持续降低各项风险及成本,以持续不断得存续与医院的合作价值。

透过用“CDH模式”快速蚕食服务市场,以及在老项目上更多新服务的嫁接融合,可以看出一脉阳光对于在过去十年内积累的影像服务能力,以及在影像中心重资产布局过程中延伸出的每一项业务的深入拆解,而公司在交流中多次提及的价值交付、价值延续、合作价值、服务价值链等,这也正形成了当前一脉阳光的有效进行市场突围的价值。

硬件“卷”出性价比 + 数据服务“降维打击”,点燃出海战火

一脉阳光挥师海外,用中国医疗科技的“黄金配方”征服全球——硬件成本碾压+数据服务超维体验,直接复刻国内“基建狂魔”的扩张神话。公司于 2024 年海外事业部闪电组建,一张覆盖香港、澳门、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医疗服务收割网”已然铺开。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一场“供应链+数据链”的立体战争。它依托自身在国内成熟的医学影像产品基础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成功开启海外市场业务布局的元年。

此前,一脉阳光与香港医思健康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正式成立“一脉医思健康科技联盟”,共同打造“中央采购+全球分销”双引擎供应链平台。

中国医疗设备的性价比洪流直接冲击海外市场溢价壁垒,供应链平台秒变“国际医疗资源路由器”。

同时,国内团队维保、培训、托管咨询三刀齐下,在人力成本上进行“外科手术式”削减,海外人力成本当场“瘦身”30%,就像给全球医院装上中国制造的自动化齿轮。

最后,利用成熟的数据服务一键替换海外本土系统,一脉云平台+AI诊断矩阵+技术驻场,直接把中国“卷”到极致的数字化体验空投到海外,让体验度低的信息化系统原地退役——毕竟,谁能拒绝“三甲级AI诊断+白菜价”的降维打击?

当别人还在讨论“医疗服务国际化是否可行”,一脉阳光的海外营收曲线已悄然陡峭。毕竟,医疗无国界,但数据与效率的护城河,永远属于跑得最快的那个造风者。

在开放日活动的最后,陈朝阳表示,“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定位将决定行业长期竞争格局。”这像一把手术刀剖开行业本质。一脉阳光的底牌,恰是这场格局之争的“双螺旋基因”。它左手 持“钢印”——扎根传统医疗服务血统,用106家影像中心的线下铁军和标准化管理,硬生生在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劈出盈利通道;右手持“算法”——标准且高质地生产和管理着千万级影像数据,让AI和精准医疗的第二增长曲线不是规划,而是已经喷发的火山。

从社会功能上来看,一脉阳光也许早就不该被草率定义为‘拍片子的’。作为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赛道上罕见的两栖物种——既懂如何让一台CT机在乡镇医院高效运转,更懂如何把一张肺部CT切片变成结构化标签、AI训练集、临床数据库……最终,化为财务报表上跳动的数字。

一脉阳光的答案早已写在基因里:医疗的未来,属于那些能用数据给传统服务装上涡轮增压的角色。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一脉阳光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