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 |长海股份豪掷逾63亿元加码玻纤业务,进军“第一梯队”前路几何?

财经网 2021/05/17
导语

风电行业的持续火爆,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入红利期。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风电叶片的重要原材料玻璃纤维价格强势反弹,高利润的诱惑吸引了众多公司“争而食之”。

财经网讯,5月14日,长海股份(605006.SH)披露称,拟投资63.47亿元投资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根据公告,本项目建设四条年产15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分两期实施,每期两条。其中一期建设期拟为30个月,二期工程拟为24个月,总建设期为54个月。

长海股份表示,项目建成后,公司现有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扩充,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尤其是风电领域,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努力跻身“第一梯队”

长海股份此次扩产,有其自己的打算。

根据公告,长海股份此次投资项目收益率远超同行企业。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本次投资项目达产后年平均营业收入38.34亿,年平均净利润约15.34亿,净利率达到了4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8.57%,投资回收期为6.43年。

而据中材科技(002080.SZ)4月21日披露公告显示,公司拟投资9.46亿元建设一条年产9万吨新一代高模高强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7.13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84亿元,净利润率约21.59%,总投资收益率20.34%。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长海股份新项目内部收益率更高,达产后公司将跻身国内第三大玻纤企业,2021年玻纤价格较为乐观,长期需求空间仍在。

5月17日,长海股份股价飘红,报收17.22元/股,涨幅为5.58%,总市值为70.38亿元,接近项目投资总额。

公开资料显示,长海股份主营业务为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供给端来看,国内玻璃纤维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目前我国玻纤产能约55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70%。其中,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巨石(600176.SH)、中材科技分别拥有200万吨、100万吨的玻纤产能,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凭借90万吨的产能紧随其后。上述三家企业占国内玻璃纤维近70%产能。截至2020年末,长海股份玻璃纤维及制品产能为2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95.03%,暂居第二梯队。

去年12月底,长海股份发行5.5亿元可转债用于“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结合本次投资项目,长海股份玻纤产能预计将由20万吨提升至90万吨,有望跻身国内玻纤产能前三甲。

玻纤风口上的机遇与挑战                 

长海股份掷出约等于公司市值的投资项目,其背后的逻辑源自风电产业火热,进而带动玻璃纤维价格的暴涨。

从应用场景来看,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比重轻、电绝缘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固件、建筑装饰、航天、风电等领域。

2018年以来,受到市场无序竞争、价格战频发等因素影响,国内玻纤一度出现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降,行业扩产节奏驱缓。不过,去年风电产业的“投资热”将玻纤产业“带火”。

2020年8月以来,随着陆上风电迎来抢装的“窗口期”,作为叶片原材料的玻纤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形。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玻纤2400tex缠绕直接纱的价格从去年8月的3950元/吨提升至今年2月的5800元/吨,涨幅接近50%。

3月份玻纤价格持续保持高位,玻纤直接纱均价从 5816.7元提升为 6139.6元,涨幅达到347.9元/吨。

从玻纤价格来看,这一行业无疑处于风口之上。然而,尽管价格涨势喜人,但中银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预计2021-2022年玻纤行业新投产能超过100万吨,或对行业有一定冲击。

根据长海股份一期项目30个月的建设周期测算,若立即开工,公司30万吨玻纤产能将于2023年11月投产,二期项目将于2025年11月投产,能否赶上本轮行情尚属未知。

除此之外,对于长海股份而言,要拿出逾63亿元的现金也并非易事。

根据方案,本次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中,25亿元为自有资金,其余通过定增、发行可转债或申请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费用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同,为 4.7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长海股份账面上货币资金为9.17亿元,短期借款为0.11亿元,公司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从产业风口,到市场行业,从扩产量级到项目回报率,长海股份杀入风电叶片“第一梯队”的信心满满。但风电行业的高增长“风势”能否一直保持,以及重资产投入特性等,均是长海股份面临的考验。

文/李璐

编辑: 李璐
关键字: 长海股份 玻纤

相关新闻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