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PI连增两月,有机构研判猪肉价格大周期底部已现

证券时报 2022/05/11
导语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2.1%,连增两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速则如期继续下降。不过,同期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为10个月以来新低,分析认为表明当前通胀存在结构型矛盾。

图片

此外,对于拉动CPI走势的因素,除了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猪肉价格也具有重要作用。从PPI数据来看,价格向下游传导效应已有所增强,影响行业目前主要是农副食品、酒类和纺织业等。

疫情、国际大宗商品高位运行等因素带动CPI增速加快

数据显示,4月份 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2.1%。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这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指出,从数据来看,4月份局部地区疫情引发供应受阻和囤货需求增加,导致鲜果、鸡蛋、粮食、食用油等价格上涨。而保供稳价与天气晴好因素作用下,蔬菜价格下跌。

记者注意到,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食品价格分项均由上月的下降走势转为上涨。

应习文认为,除了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猪肉价格触底回升也是抬升本月CPI走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环比看,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

应习文表示, 4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5%,呈现低位反弹,主要因为前期猪肉产能调整滞后效果显现,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也稳定了猪价,从大周期看底部已现。另一方面,近期市场热议小麦青贮转饲问题,在国际粮价上涨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非食品价格中,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环比略微上涨2.8%和3.0%。同比则分别上涨29.0%、31.7%和26.9%。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我国当前合理通胀率水平在2%-3%,基本上和我国利率水平持平,这说明我国通胀率处在温和水平,在全球大宗商品和欧美国家高通胀的情况下维持了合理通胀水平是难能可贵的。

价格向消费端传导加快

4月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具体来看,PPI同比上涨8.0%,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董丽娟表示,4月份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

不过,应习文表示,俄乌冲突的影响仍在。国内价格受外部通胀传导压力,且4月下旬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引发进口成本增加。

4月份PPI分项中,生产资料环比上涨0.8%,采掘和原材料价格分别环比上涨2%和1.4%,从行业看,上游煤炭、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类涨幅明显,中游化工化纤、金属制品涨幅居中。生活资料环比上涨0.2%,食品与一般日用品分别环比上涨0.4%和0.2%,表明PPI向下游传导效应已有所增强,从行业看主要是农副食品、酒类和纺织业有所上涨。

此前,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未来PPI可能延续总体回落态势,同时也要谨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猪肉价格或支持物价上行

应习文表示,下阶段通胀形势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猪肉价格进入回升周期后,在外部输入性压力下通胀中枢大概率整体回升。二是上游价格上涨压力的向下传导速度在加快,PPI中一般日用品和食品已环比上升,CPI中的制造业产品价格也在走强。三是疫情引发的囤货需求增加对价格形成暂时冲击,而局部工业停产、供应链受阻问题可能在未来会影响部分供给。

应习文强调,需要看到当前社会整体需求依然不足,4月核心通胀同比再次回落至0.9%,为10个月以来的新低,反映当前通胀的结构型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两难有所增加,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弱需求需要宽松政策呵护,另一方面整体通胀压力增加和全球加息大潮下政策掣肘增多。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显得更为重要。当然,货币政策只是辅助,目前核心任务依旧是有效防控住疫情和保障供应。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展望5月,猪肉平均批发价大概率在4月的基础上上行,叠加2021年同期基数下行,预计5月将继续助力CPI上行。猪周期是下半年需要关注的关键变量。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认为,下阶段CPI整体可能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年内PPI同比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盘和林表示,前几年高肉价导致供给增加,供过于求局面导致肉类价格下跌,由于当前畜肉类价格导致养猪企业亏损,未来可以考虑增加储备,一方面托市,另一方面可以为未来肉类价格再度走高做准备。

编辑: 李慧楠
关键字: CPI 猪肉价格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