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林淙)近日,上交所官网挂出的两份处罚决定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其一,是对海通证券2名保荐代表人予以通报批评。违规事项主要包括对体外资金循环相关的关联方核查不充分、未充分关注是否存在跨年度调节收入风险并开展有效核查、毛利率及成本核查不到位等,系上交所在该项目受理阶段开展现场督导予以查实。其二,是对海通证券予以监管谈话,要求其主要负责人赴交易所接受监管措施,对海通证券保荐业务、内核及质控负责人予以监管警示,要求进行内部追责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违规事项主要为首发保荐业务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
有投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往在受理阶段即纳入督导范围的情况还没见过,交易所上市审核的现场督导大多是在问询阶段开展的,这次监管端口明显前移是个信号,是进一步压严压实投行责任的新信号。”
掷地有声 监管“长牙带刺”为改革保驾护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近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对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工作过程中,上交所正全面强化发行上市监管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实质风险,敢于斗争、敢于碰硬,严肃查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真正把板子打准、打痛,必须让严重违规的市场主体有切实“痛感”。
关口前移 落实“申报担责”查风险存疑事项
上交所介绍,自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发行上市受理把关环节正快速趋严,交易所已开始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风险较为集中的申报项目予以重点关注。
例如,上交所在受理阶段关注到部分项目为第2次申报,存在若干存疑事项尚待核查,并且其保荐机构海通证券此前存在多次“一督即撤”情形,从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的角度出发,在受理环节发起现场督导,将监管关口大幅前移,坚决树立起“申报即担责”的高压态势。经现场督导后,也的确发现查实了相关违规事实,相关发行人在项目获得受理前即撤回了申报。
多措并举 压实“两个责任”惩违规市场主体
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放”的同时加大“管”的力度,奖优罚劣是全面注册制的应有之义。
上交所坚持以招股说明书等申报材料为抓手,牢牢把住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督促其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披露义务,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用性。同时,上交所坚持线上问询与线下监管相结合,综合运用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等方式强化审核质效,努力从源头上挡住质地不佳、可能侵害投资者利益的相关公司。
在违规惩戒方面,上交所坚持“抓早抓小”、直触“关键少数”,强化自律监管处罚力度,对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全面注册制后发布的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在数量和频率上均大幅提升,监管高压态势快速显现。
据统计,2023年上交所发行上市监管条线针对24家IPO和2家再融资项目,累计发出监管工作函17次,采取监管措施33次,采取纪律处分1次,共涉及发行人12家次、保荐机构23家次、保荐代表人48人次、会计师事务所5家次、签字会计师10人次、律师事务所3家次、签字律师6人次。
“打造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IPO入口关是第一道门,必须要守好。”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是压严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推动市场自身形成有力的约束机制。上交所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市场各方真正归位尽责,促进上市公司质量在源头上持续提高,精准防范化解风险,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坚决以发行上市监管尖锐的“牙”与“刺”,必定让投机侥幸、恶意闯关的市场主体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