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截至今年6月30日,科创板目前已拥有573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5万亿元,历年研发投入总额超5200亿元。
②历经5年,科创板出现“龙头聚焦效应”、科创属性提升企业市值、“机构市”初步形成等现象。
③“科创板八条”后,科创板深化改革再出发,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科创板日报》7月17日讯(记者 黄修眉)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其首批公司正式上市交易。回首五年历程,据科创板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至57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至5.4万亿元;随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增多,历年研投总额也已超5200亿元。
今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并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行业“龙头”聚集效应显现
科创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经过5年的发展,呈现出“细分龙头聚焦,行业分化进一步凸显”的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以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在573家科创板公司中,电子、生物医药及机械设备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分别为140家、106家、88家,占科创板公司总数比例分别为24.4%、18.5%、15.4%。
截至今年6月30日,总市值排名前10的科创板公司中,来自半导体板块的公司也占据半壁江山。
“目前科创板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已经形成且效应突出。”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彭文玉援引一组数据分析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科创企业,合计占比约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八成,并已在半导体、生物制药、光伏等具体产业链中,形成头部引领、集群支撑的发展格局。
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目前相关科创板上市公司超110家,最新总市值接近2万亿元,涵盖了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同时兼备半导体设备、材料、IP、EDA软件等关键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
同时也汇聚了国内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半导体IP龙头芯原股份、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等骨干企业。
科创属性彰显业绩成长性
财联社星矿数据显示,2019年开市至2023年度末,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历年研发投入总额已超5200亿元,且年度投入额呈不断上涨趋势。
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公司期末数量分别为70家、215家、377家、501家、566家,各期末研发投入额度分别为506亿元、817亿元、1059亿元、1317亿元、1513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科创板企业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表示。
彭文玉进一步表示,2023年度,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中值为12.0%,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中值为31%,显著高于非科创板企业。
与此同时,科创板企业的业绩成长性显著。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科创板企业营收复合增速平均达22.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平均7%,显著高于非科创板企业。
“这意味着,在持续完善的‘含科量’指标体系指引下,科创板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各板块中具备更强的研发投入力度和更完备的研发团队。”彭文玉称。
通过这些努力,科创板企业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完成了战略布局,还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如:300mm大硅片的规模化销售等,从而推动了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生产技术的自主可控进程。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齐鹏帅曾深度参与多家科创板公司IPO与投融资项目。他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一系列科创板最新政策出台后,科创板上市公司除了需要一如既往地夯实自身的合规性外,更需要在硬科创属性这一块给予更多的关注。
“例如:企业在准备IPO的过程中,尽早对自身所持的知识产权进行梳理并进行动态管理,对于核心知识产权进行衍生布局,加固科创属性的壁垒,对于非核心知识产权妥善处理,避免出现瑕疵或纠纷等潜在风险。”齐鹏帅表示。
专业投资者增多 “机构市”初成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科创板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7万户,同比增长30%。其中,企业年金、公募基金活跃账户数增速较快,同比增速分别超过200%和10%。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近七成,其中,社保、保险、年金等长线基金持仓占比接近5%。
“这说明科创板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创板的‘机构市’已初步形成,市场会更加理性,投资决策会更加专业。”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吴高斌表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进一步认为,我们看待这里形成的“机构市”,应关注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判断和投资行为,促进科创板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为保护个人投资者,科创板存在一定投资门槛,“机构市”有利于减少市场波动。“希望未来科创板能保持投资人的多样性,鼓励不同资本进入科创板,来丰富科创板的融资渠道。”
改革再出发 服务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吴高斌看来,随着今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后,科创板改革已再出发,并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经历五年,科创板改革逐渐深化,不仅成为“硬科技”企业融资的核心场所,还在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更加综合、深远的影响。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齐鹏帅也认为,“五年前科创板设立时,我国注册制改革刚刚起步,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这其中充满了‘探索、实践、调整、再实践’的优化与调整。随后五年的发展,科创板也在根据国内外形势和产业变革,不断地深化创新、优化细节。”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随着时间推移,科创板的作用逐渐拓展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上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不断成熟,科创板有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