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资本:双千亿基金管理人的“进”“ 退”之道

导语

2023年,杭州成为中国第八座“两万亿之城”,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

同年6月,杭州发布《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组建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与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参与投资N只行业母基金、子基金和专项基金等,最终形成总规模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

杭州是中国老牌创投城市,一直以活跃的民营资本为外界知晓。进入2000年之后,硅谷天堂、普华资本、浙商创投、浙江赛伯乐等投资机构在全国崭露头角。VC2.0阶段,杭州还诞生了银杏谷资本、元璟资本等产业资本或产业人士牵头设立的创投机构。

今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杭州资本及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幅地方国资着力打造创新生态的卷轴随之缓缓铺开。

当国资机构加速走向中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市场的舞台中央,杭州资本正成为杭州创业创新舞台的构建者,让人才、产业、资本在这座创新之城闻乐起舞、交相辉映,力邀更多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人谱写杭州创新产业新篇章。

本次专访正值中国创投行业政策红利释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杭州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刚锋表示,杭州地区民营资本活跃、民营投资机构多,但个体规模较小。通过构建千亿级基金矩阵等举措,杭州资本希望发挥国有资本耐心、稳健的优势,成为社会资本与民营资本的赋能者,引导新兴产业来杭加速发展。

“伯乐的伯乐”

今年7月有消息称,红杉中国近期完成了180亿元的新人民币基金募集,成为过去一年以来中国创业投资机构规模最大的一次募资活动。

据此前披露的信息,红杉中国在2022年与杭州资本和杭州市临平区政府、临安区政府举办了红杉中国人民币七期科创基金签约仪式暨交流活动,标志着红杉中国新一期人民币基金成功落地杭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国资机构纷纷下场做直投的背景下,杭州国资长期坚持将财务回报预期丰厚的初创和成长期直接投资业务交给子基金管理人,这样的让利之举让杭州资本赢得美誉——“伯乐的伯乐”。

在孙刚锋看来,相较于“一花独放”的直投模式,“百花齐放”的母基金模式具有基金组建更为高效、资金来源更为多元、项目发掘更为充分、价值判断更为市场、组建速度快、撬动效应好的特点,能够在实现国有资本服务地方产业导向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去筛选优质企业,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投融资需求,更适应杭州产业发展的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杭州资本已与超过200家各类优质机构开展合作。从资金去向看,穿透后,杭州资本参与组建的母基金,98%以上的项目、90%以上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较好地发挥了母基金对全市股权投资行业的支柱作用。

这也是孙刚锋和团队的初心:“我们希望通过做大做强母基金的方式,去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成为与城市产业共同发展的‘耐心资本’。”

2023年5月举办的2023中国(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杭州三大千亿基金集中亮相。根据规划,杭州将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投资阶段基金之间的投资协同,服务五大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大母基金中,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均由杭州资本全资子公司运营。杭州科创基金的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方向为“投早、投小、投科”,投资阶段以初创期的科创投资为主,重点为全市人才创业、中小企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性投融资服务。杭州创新基金的功能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投资阶段以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为主,重点支持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企业规模化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科创基金累计组建规模超625亿元,累计合作子基金数量超200只,撬动社会资本超500亿元。杭州创新基金累计组建规模超98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过400个,累计投资金额超28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730亿元。

“进”一步做服务

“双千亿基金管理人。”这样的标签足以让杭州资本成为几乎所有头部VC/PE基金管理机构的座上宾。但在杭州,这支队伍长期将自己定位为“服务者”,思考最多的是,“我们还能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做些什么。”

202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赋予杭州资本“从事从早期科创投资到中后期产业投资全生命周期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全新功能定位。

在杭州资本团队看来,当前环境下资金对企业发展尤其重要,但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绝不只是资金。要吸引更多企业来到这里落地生根并长期生长,杭州重要的一片长期提供养分的创业土壤。

以双千亿基金为链接点,杭州资本正在织起一张杭州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引导更多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汇聚到杭州。

一方面,杭州资本联合区县,设立产投融服务中心,积极链接杭州资本生态圈资源,搭建起产业信息、融资信息汇聚平台;另一方面,与产业龙头、头部机构、科研院所等展开合作,打造产业垂直方向的深度孵化器,提供围绕创新创业的产业投资、概念验证、创业辅导、成果转化等服务。

“杭州科创基金通过子基金投资的早期项目中,已经有近100家完成上市。即便如此,这只是一笔‘小账’。”杭州科创集团总经理曾维启告诉记者,杭州科创基金最重要的价值是给杭州科创生态带来的活力,“科创集团通过子基金覆盖了(杭州)大约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和60%的准独角兽企业。换句话说,杭州科创集团通过子基金提高创新集聚的效应已经显现。”

此外,以资本为纽带助力人才创新创业,杭州资本牵头组建的杭州市人才集团正在谋划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人才基金,助力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杭州,让人才项目在杭州这片创新的沃土上高质量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杭州资本持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院企子基金、直接投资和“先拨后股”三种模式,以加快推进杭州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助力杭州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建设。

早在2001年会上,杭州市委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把握“两个重于”,即制度重于技术,环境重于政策。

“把机会让给创业者,将资金(的配置权)交给投资人。”20多年后的今天,杭州重视创新产业生态的初心未有改变。这场采访让我们看到,杭州的国资机构不仅积极布局新领域,还在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力争当好产业发展生态的培育者。

进一步了解可以发现,杭州资本的生态服务理念与杭州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一脉相承。过去的十几年中,杭州在营商环境方面长期居于前列,很早提出当好精准服务的“店小二”、要素保障的“后勤部”。为聚焦优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杭州市的营商环境改革清单如今已迭代到7.0版本。

“退”一步建生态

仅仅用“双千亿基金管理人”来介绍杭州资本是片面的。

截至当前,杭州资本已逐步构建起“科创+产投+人才+实业”四大业务板块“四轮驱动”,加之“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两大千亿基金“双翼齐飞”的发展架构,将打造一流产业资本创新生态平台,推动四链融合发展,助力杭州打造“产业兴盛的新天堂”。

更为简洁明了地说,杭州资本有能力通过不断优化的创新服务生态引凤筑巢,无意加入简单粗暴的内卷式招商。

去年5月31日的首届2023中国(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杭州资本联合杭州金投、杭州银行发布《杭州产投融生态打造行动宣言》,提出牵头构建科创金融服务联盟,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科创金融要素集聚和深度合作,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激发资本生态圈层参与主体投资活力。

“当好耐心资本、浇灌创新雨林,以国资基金推动各类经济主体共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即是发展目的也是社会责任。”孙刚锋非常认可的理念是,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言,构建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体系比投资单个项目更重要,构建长效伴随成长的生态机制比静态单项服务更重要。

他透露,杭州资本将改革重塑现有科技研发体系和机制,整合与外部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对未来新增长点的前瞻研发投入比例,加快先进气体实验室、先进动力联合实验室的谋划和落地,完善“科研攻关+实验基地+基金投资”的开放式科技创新运作模式,提高“从0到100”的落地效率。

在城市产业生态创新方面,杭州资本正在建立健全“高精尖缺”人才的识别和招引机制,围绕团队组建、渠道组建、资质申请、商务拓展等领域,做深做实做长人才创业服务,打造高层次人才共合体,加快面向选拔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基金落地,为全市科技创新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欢迎科学家和科研人才带着技术来到杭州,与这里的投资家和企业家形成创新发展的合力。”杭州市人才集团总经理田佰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杭州人才集团不仅为人才项目提供启动资金,还能在组建团队、孵化空间、创业辅导等多元要素方面给予支持。

(人工智能“杭创营”发布活动现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市人才基金管理办法即将发布,年内将正式开展投资;杭创(生命健康)营和杭创(人工智能)营已挂牌运营,其他领域杭创营将陆续推出。

根据规划,杭州资本将锚定做强资本、做大产业、做优生态目标,围绕从早期科创投资到中后期产业投资全生命周期,通过“接力投”“组合拳”等多重打法,加强杭州科创基金与杭州创新基金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撬动作用,合力“浇灌”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推动杭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股权投资基金

相关新闻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