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焦点|4月两市IPO成绩锁定年内迄今最佳 一大监管政策细化走向为后期焦点

财经网 2021/04/28
导语

财经网资本市场讯 4月即将收官,月内截至目前两市完成IPO公司家数与募资额已录得年内最佳单月成绩。4月中下旬,两道IPO监管重要政策揭开面纱,一则是监管层将加强对系统离职人员投资拟IPO公司的监管;另一则是对IPO股东穿透审核中主体标准的界定逐步浮出水面,如何清理拟上市公司自然人股东一问题成为焦点,仍有细化空间,此备受资本圈关注。

IFNID数据显示,年内截至4月27日,两市共152家公司完成IPO,募资金额逾1126亿元,募资净额合计逾1025亿元;4月月内,两市完成IPO公司数创年内单月新高,较3月上升33%至52家,募资金额逾365亿元,募资净额合计逾331亿元,亦创年内单月新高,较3月增长28%。

两市单月IPO募资净额统计(亿元):

123

来源:IFIND,财经网

据中原证券统计,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看,今年以来主要集中于资本货物、技术硬件与设备、材料、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领域。按IPO上市板块分布看,科创板聚集了38.55%的融资量,其次主板和创业板分别为28.76%和30.38%。

不过最近一周的IPO过会率100%的情况被打破。4月19日至4月26日,总共有4家公司上会,天亿马、金钟股份、超达装备拟创业板IPO,3家公司全部过会;拟主板IPO的老铺黄金则取消审核。上周IPO过会率降至75%,此前连续三周IPO过会率达到100%的情况结束。

目前,还有808家公司处于IPO排队中,其中拟创业板上市公司454家,占比56%,拟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为23%。从行业分布看,约有12%的排队企业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数量达到98家;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公司,数量为81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排在第三,共有71家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紧随其后,分别有61家和47家公司。

为使促进IPO市场进一步良性发展,此前已有关于监管部门将加强对证券监管系统离职人员投资拟IPO公司监管的说法在圈内流传。 4月19日,该传闻落地——证监会当晚发文称,将加强系统离职人员投资拟IPO公司监管。证监会表示,正研究制定禁止证券监管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IPO企业的制度规定,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扎紧扎牢制度笼子。

关于对系统离职人员投资拟IPO公司的监管原则,证监会表示,一是明确不当入股情形,重点盯防利用原公权力谋取投资机会、入股过程存在利益输送等行为;二是人员离职前进行专门谈话提醒,要求做出不得违规入股的书面承诺,研究离职人员入股禁止期要求;三是制定专门审核指引,强化发行审核中对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的靶向监管,发现涉嫌违法违纪的,及时移送、从严处理;四是完善内审监督复核程序,严格执行公务回避、与监管对象交往报告等制度规定。

另一方面,在对IPO股东的进行穿透审核过程中,监管层对最终持有人主体的认定标准也逐渐清晰。近日,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审核中心均发布了《关于股东信息核查中“最终持有人”的理解与适用》(简称通知)。

该通知明确指出,除自然人外,“最终持有人”还包括以下类型: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等公众公司,或者穿透核查至国有控股或管理主体(含事业单位、国有主体控制的产业基金等)集体所有制企业、境外政府投资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公益基金以及公募资产管理产品。

除此之外的外资股东,如果中介机构能以适当核查方式确认外资股东的出资人不存在境内主体,并充分论证该外资股东入股发行人的价格不存在明显异常,可将该外资股东视为“最终持有人”。

如何清理公司自然人股东是圈内关注的焦点,范围仍有待界定,规则有待细化。据21财经日前报道,有拟上市公司人员表示,公司上市的进度已经推后,公司和中介机构都不敢在股东信息核查清楚前盲目申报材料上市。公司股权穿透到最后的自然人大约需要2到3个月才可以核查清楚,很多时候是原来的老股东做了股权转让,股权进一步分散到更多的自然人。另有国内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关于自然人股东的穿透核查,监管应该不会再有让步的空间,实操过程中确实有防范利益输送的必要,只希望能把部分持股比例极低的股东排除在穿透式核查之外。

 

编辑: 牛锋
关键字: IPO 证监会 自然人股东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