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注”定载入A股史册!沪深北交易所开启新篇章

证券时报 2023/04/10
导语

今天,A股市场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时代。从2019年上交所科创板、2020年深交所创业板和2021年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到2023年全面实行注册制,我国注册制改革硕果累累,在制度建设、市场生态、服务实体能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法治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成绩。

全面注册制下,IPO审核权下放至交易所,交易所多效并举,多管齐下,着力推动发行上市全过程规范、透明、可预期。上交所提出“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行动方案,发出“开门办审核”倡议信;深交所开展“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深化阳光审核、阳光监管、阳光服务,促进审核质量效能提升、促进廉洁文化提升,发布共同打造透明廉洁优质注册制倡议书……

今天,是资本市场全局变革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更加成熟和稳健,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左手大蓝筹右手硬科技 上交所开启资本市场新生态

作者:张淑贤

今日,中重科技、中信金属、常青科技、江盐集团和柏诚股份5家企业将在上交所敲响上市锣,自此它们将拥有一个新标签:沪市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

从科创板首批25只新股,到主板注册制首批5只新股,上交所一步一个台阶,将注册制改革不断推向纵深。

左手“牵”着大蓝筹,推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到主板上市;右手“牵”着“硬科技”,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优先到科创板上市,上交所“双引擎”开启资本市场新生态,全力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全力以赴落实全面注册制改革

从主板存量IPO项目获受理,到4月10日正式上市,上述5家沪市首批主板注册制企业上市进程,仅用时1个多月。

奋进新征程,上交所成立注册制改革实施领导小组,挂出“作战图”,倒排“时间表”,明确百余项具体任务,全力以赴落实全面注册制重大改革。

3月1日,全面注册制规则发布实施不到半个月,上交所即推出“三开门”(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行动方案,全程公开审核流程、审核过程、审核结果;优化申报前、审核中及会后咨询渠道,有问必答。

3月4日,20多家沪市在审主板企业IPO申请获受理;4月2日,沪市1家主板新申报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审核、发行、交易各关键业务的技术完善与测试蹄疾步稳地推进,连续的周末全网、通关测试……从披露的只言片语中可见,上交所各部门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发扬“店小二”精神、力推“三开门”举措,上交所正以全新奋斗的姿态铺开全面注册制落地工作。

各类市场参与者正感受着注册制带来的渗透于毫厘间的“变化”。一家拟上市公司董秘刚递交申报材料,他的邮箱就收到了来自上交所的关于共同推进开门办审核的倡议信。他告诉记者,“倡议信中,申报审核流程、审核沟通渠道在内的信息一目了然,让企业感到安心和便捷。”

既是一封倡议信也是一封指导信,殷切嘱咐要“走正门”以及“正门”怎么走,直指IPO过程中发行人、中介机构与监管之间的博弈与关系,一笔一划描摹出了全面注册制该有的模样。

阳光、透明、可预期的发行上市审核环境,让不少企业纷纷点赞。“服务很好,效率很高,上交所相关人员尽职尽责,非常辛苦。”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柏诚股份的董秘陈映旭对上交所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率先推动注册制从0到1实现突破

2018年11月5日,随着“科创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黄浦江畔响起,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大幕由此拉开。

推动注册制从0到1落地,科创板是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自首批新股上市以来,科创板统筹推进市场化询价、发行制度改革,率先打破核准制下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不断优化交易机制,吸引专业机构和长线资金流入;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推动形成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目前,科创板的市场版图繁星密布,上市企业超过500家,集聚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近九成科创板公司上市前曾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获投约9.3亿元。

人才、资本、产业等各类创新要素,借助科创板这一资本市场平台,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市场生态高效循环。

“科创板解决的是资本如何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用市场化的方式筛选出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面注册制下,科创板仍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功能,不断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结构优化、生态改善。

“科创板的筛选标准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未来应依据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宽容度和包容性,比如培育出类似SpaceX这类的‘硬科技’公司,让中国‘硬科技’创新生态更具有活力。”米磊说。

大蓝筹和硬科技开启资本市场新生态

在一批“硬科技”企业借助科创板脱颖而出时,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也借助沪市主板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夯实实体经济的基本盘。

全面注册制下,上交所主板和科创板如何抓准各自定位、双轮推进,激发出高质量“乘数效应”?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将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全力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其中,主板定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上交所将继续推动大盘蓝筹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到主板上市,发挥好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

科创板方面,上交所将进一步坚守“科创企业上市首选地”的定位,完善制度机制安排,不断优化发行定价机制,支持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优先到科创板上市。

左手“牵”着大蓝筹,右手“牵”着“硬科技”,上交所“双引擎”开启资本市场新生态。

“上交所将坚持‘注册制三原则’,坚守主板大盘蓝筹和科创板服务‘硬科技’定位,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表示。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35年,上交所努力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技术领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装载注册制“引擎” 深交所迈入高质量发展“阳光大道”

作者:吴少龙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审核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与此同时,注册制“主考机构”也从证监会变成了交易所。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线监管者,为切实扛起改革实施主体责任,深交所集中开展了“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深化阳光审核、阳光监管、阳光服务,促进审核质量效能提升、促进廉洁文化提升,打造透明、廉洁、优质注册制。

从创业板到主板 坚持开门搞改革、开门搞审核

2020年8月24日,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正式挂牌创业板。位于深南大道2012号的深交所大楼8楼上市大厅高朋满座,喜气洋洋。伴随着上市钟声的敲响,创业板正式迈入注册制时代。

任何重大改革,无一不触及利益调整,调整利益格局,并不容易。如何将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蓝图变成最新最美的图画?

记者了解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深交所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大力推进开门办审核,推动发行上市全过程规范、透明、可预期,探索建立了阳光化发行上市审核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平稳推进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一组见证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探索阳光化发行上市审核的数据。

坚持“应见尽见”,累计接待首发在审企业700余次,认真回应企业和中介机构关注事项,答疑解惑,明确要求。

畅通全流程公开机制,推动审核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公开,并向市场公开审核关注要点,涉及200余个常见问题。

丰富审核公开载体,首创《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开发“深证服”APP、信息公开网站等工具,打造全程电子化、智能化、可追溯审核系统等。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装载注册制“引擎”的创业板改革硕果累累:新增注册制上市公司超400家,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为代表的创新、成长特色显著,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

全面实行注册制后,审核全过程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审核质量和效能需要持续提高,接受更强有力的监督,把好市场入口质量关。深交所在充分借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发展新形势,研究并开展“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是进一步加强注册制透明度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改进作风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打造廉洁注册制、塑造廉洁文化的重要行动。

这个行动聚焦审核、监管、服务环节,涉及具体措施20余项,主要由三个“阳光工程”组成,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打造阳光审核工程,持续提升审核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打造阳光监管工程,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打造阳光服务工程,增强市场各方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述深交所负责人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资本市场的重大任务,是这一轮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深交所坚持“开门搞改革”“开门搞审核”,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打造透明、廉洁、优质注册制,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待上市企业到中介机构 感受发行审核全流程质效双升

“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注册制改革带来的股票发行审核的高效,以及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高度关注。”海森药业总经理艾林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好不好,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有着切身的感受。

作为首批平移至交易所审核及过会企业之一,海森药业对注册制下发行审核全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感受印象深刻。

艾林表示,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我们接受了证监会和交易所对公司的严格审核与悉心指导,与审核员的沟通更加多元平等,审核与注册进度更加实时透明,与中介机构的配合更加主动高效,由此提升了公司各项准备工作的可预判性,充分体现了注册制改革的宗旨和精神。

海森药业IPO项目审核过程中,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切实感受到了注册制发行审核全流程的规范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中信证券海森药业项目保荐代表人徐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项目从申报前辅导整改,到核准制审核,再到注册制审核,是企业不断规范内部管理运营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步厘清企业内部发展逻辑、挖掘企业市场价值的过程。”

徐峰表示,注册制下,深交所围绕“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理念,对发行人和各方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审核阶段,深交所秉持“开门办审核”的思路,切实有效地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咨询提供了规范、便捷的沟通渠道,帮助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充分理解审核关注要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履行相关核查程序、披露相关信息。

在深交所打造的注册制“阳光工程”下,发行人“讲清楚”,中介机构“核清楚”,投资者也能“看清楚”。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三个“阳光工程”落地见效,深交所还制定并实施“审核质量效能双提升”工作方案,着力提高审核问询重大性、针对性。其中明确将以投资者决策有用性、实效性为导向,精简优化审核问询内容,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招股说明书等信息的简明性、可读性和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我们相信,伴随改革的推进,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也将加速到来。”徐峰说。

 

注册制下的北交所:改革持续深化打造专精特新主阵地

作者:程丹

全面实行注册制是涉及资本市场全局的重大改革,对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交所设立时即同步试点注册制,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体现标准明确、披露为本、公开透明、尊重市场的制度特色。

开市500多天以来,北交所运行整体平稳,各项制度经受住了市场检验,改革成效得到了市场认可。市场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优化后的安排,既有利于新三板与北交所市场实现高质量扩容发展,更好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也对构建起脉络更为清晰、板块各有侧重、功能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形成创新型企业集聚效应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效应持续释放,北交所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的效应逐步显现。截至4月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85家,行业主要分布于现代制造、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创新领域,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强,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新三板挂牌公司近6600家,中小企业占比达94%,专精特新企业超2000家,“小巨人”企业近700家。

与此同时,北交所服务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开市以来,北交所公开发行融资累计37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2亿元,体现了按需融资的理念,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表示,北交所上市企业快速扩容,特别是“领航行动”等政策的释放,北交所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特别是融资融券业务、做市交易业务规则及注册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地,提升了新发标的的数量和质量。

记者了解到,北交所协同高效、透明可预期的审核机制,让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约133天,最短耗时37天。

一家正在排队序列等待的拟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全面实行注册制背景下,北交所建立了审核全链条咨询沟通机制,对于申报确定性较强的进入辅导阶段的企业,提供覆盖规范整改事项、监管审核关注事项、申请文件编制等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让企业能够尽早进入上市准备流程。同时,北交所还安排专人持续跟进发行人、中介机构沟通事项,发现涉及新的审核监管重点关注事项的,会通过电话、书面等方式跟进沟通,提高发行人的可预期性。

为提升企业挂牌上市审核效率,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还推出了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通过直联机制,预计优质企业可以实现常态化挂牌满1年后1个月至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即“12+1”“12+2”)。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北交所制度层面的完善,强化了市场对北交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的良好预期,为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北交所一些标志性改革举措顺利推出,北证50指数、融资融券、混合做市陆续落地,在促进市场流动性改善方面正逐步发挥效应,吸引着各路资金“驻足”。

北交所开市以来,私募创投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了近90家企业发行上市,新申请挂牌公司中35%的企业有私募创投持股。累计有80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推动形成了“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交易所”全链条融资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链条日益完善。

同时,良好的市场生态初步形成,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超过550万户,600余只公募基金参与市场,一批深耕市场业务的特色券商正在壮大,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创新型企业到北交所发展意愿增强。

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恒进感应、硅烷科技、吉冈精密等多家北交所公司获公募基金买入,其中,多家公司被两只以上基金持有。以3月24日发布年报的硅烷科技为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交银施罗德先进制造混合和泰康新锐成长混合两只基金分别持有240万股、226万股,分列其第七、第十大流通股股东。

据诸海滨测算,截至去年年底,基金共重仓持有34只北交所股票,中大市值股票是基金重点布局标的。从参与北交所股票持仓的公募基金种类来看,除了各家基金发行的“北交所”或“专精特新”专项基金外,创新产业、科技成长、养老等普通混合型基金也逐步参与北交所股票的配置。

诸海滨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下,北交所和沪深交易制度规则上趋于统一,北交所估值折扣问题有望得到优化,吸引市场资金参与。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架构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鲜明。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在板块定位方面形成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得到优化,北交所新一轮改革料将持续推进。

编辑: 郭峰
关键字: 全面注册制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