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研讨上市公司ESG信披指引 专家建议从三方面着力

证券日报 2021/09/24
导语

近日有消息称,沪深交易所正在制定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引。9月23日,《证券日报》记者向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求证并获悉:“之前的确对此进行过研讨,不过,对最新进展不太清楚。”

事实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已列入“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服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普及深化ESG投资理念也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

意愿增强

今年年初,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规则,并新增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强化了以ESG为框架的披露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动发布年报披露环境及社会责任信息。

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此前表示,2020年,600余家沪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比例约为33%。深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沙雁此前介绍,深交所持续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相关要求,经过多年规范引导,2020年年报显示,450余家深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施懿宸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重视ESG投资理念,不仅监管层频繁提出环境和社会的相关投资要求或信息披露要求,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理念纳入整体投资策略中。不过,对于整体A股市场而言,ESG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强“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明确我国资本市场ESG发展路径。

施懿宸进一步解释,从ESG信息披露来看,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处于以鼓励为主的阶段,且尚未形成完整的ESG信息披露指引。从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整体占比还有提升空间,且在披露质量方面也可能存在口径不一致、内容不完善等问题,这均需要监管层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因此,未来A股市场需进一步加强ESG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引导上市公司更高质量地披露信息。

“从ESG投资产品来看,资产管理机构的ESG投资参与度正在逐步提升,ESG投资产品也不断丰富。除ESG基金产品、ESG指数型产品、保险业ESG相关资产管理产品等,市场各参与主体也在ESG评级体系、ESG数据库建设方面做了初步探索。”施懿宸介绍,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累计发布ESG相关指数73条,其中2020年新增指数中有10条以ESG为主题。基金产品方面,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估报告(2020)》结果显示,在绿色投资产品运作方面,37家有效评估样本中有25家样本公募机构声称发行过或正在发行以绿色投资为目标的产品,产品只数合计54只。未来,在产品创新方面需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有关探索,同时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下,可以开展将ESG与低碳转型目标结合的有益探索,进一步丰富可持续投资类产品。

施懿宸认为,从培育ESG投资者来看,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对机构投资者的引导正在进一步加强。但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当前我国ESG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足1%,相较于成熟欧美市场仍然较小,有很大发展空间。市场投资主体的ESG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被调动。因此,建议以开展相关培训、发布相关行业性研究报告等形式助力金融机构提高ESG投资能力,为机构提供相关方法学和分析工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ESG投资力度。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

ESG标准体系

9月6日,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表示,证监会研究健全ESG信息披露制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施懿宸认为,优化ESG的发展生态需加强中国本土ESG能力建设,并逐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施懿宸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动ESG信息披露指引政策出台,加强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约束;二是积极构建本土化的ESG方法学及评估体系,以进一步准确衡量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并推动培育本土化ESG第三方评估体系及数据库建设,通过专业的、有公信力的机构搜集、整合上市公司ESG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为ESG相关产品创新、ESG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三是加强各科研机构对环境和社会风险测算、环境压力测试、环境效益评估的方法学,通过能力建设帮助投资者实现将ESG纳入投资考量因素。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我国应主动介入全球ESG标准的制定当中,这也是我国未来ESG投资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条件,ESG标准将更符合我国国情和价值观。另外,交易所层面也应积极对接全球ESG投资标准制定,增强ESG披露的可比性、应用性,以此来提升ESG投资的便利性。

编辑: 王苗苗
关键字: 沪深交易所 ESG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