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股市大反攻,机构火线把脉:“A股信心提振,推动价值回归”

中国基金报 2022/03/17
导语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指出,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国务院金融委的消息出来之后,资本市场迅速响应,股市出现大涨,资本市场信心提振。多位业内专家对此解读,国务院金融委针对宏观经济、房地产、中概股、香港金融市场稳定、机构投资者等相关表态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投资者预期,为资本市场吃下了“定心丸”,有望推动短期超跌的A股市场,逐渐实现价值的回归。

为市场吃下“定心丸”

国务院金融委表态提振市场信心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针对上述会议中的相关表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国务院金融委针对中概股、机构投资者、宏观经济、房地产等相关表态,为市场吃下了“定心丸”,保持了我国政策一贯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和投资者的预期。

比如,会议提及“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作为资本市场的专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应该在股市大幅波动中保持定力,强化担当,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起到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也表示,今天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在宏观经济、房地产、中概股、平台经济治理、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等多方面给出了积极回应,上述问题均是近期市场的主要关切,也是引发近期市场波动的核心要素。政策的积极回应进一步坚实了“政策底”,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于房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的担忧,特别是“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等表述更是直接指向支持资本市场,带动市场情绪显著修复,A股、港股、中概股都有望出现一轮反弹。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认为,本次专题会议的内容详实。第一,针对1-2月信贷数据结构偏弱等现象,会议再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此后央行也重申了这一观点。这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会积极发力。

同时,会议也表示要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现在政策“稳增长”的大方向不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做好配合推动经济稳步修复。而1-2月经济数据也验证了在政策发力时,国内经济是在逐渐好转的,因此我们认为后续我国经济向好的大方向是不变的。

第二,1-2月经济数据以及相关高频数据均显示,目前房地行业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销售端疲软,房企预期差,投资弱等现象依旧存在。针对这一现象,会议表示会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第三,美国将5家公司纳入临时被识别名单,引发了市场对中概股集体退市的担忧,这使得近期中概股等标的的价格大幅下跌,市场情绪极弱。针对这一现象会议明确表示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会议之后,股市出现了明显的回调,收盘时,上证指数上涨3.5%,恒生指数上涨9.1%,恒生科技上涨22.2%,市场情绪明显回暖。

第四,针对平台的治理会议也明确表示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等等。对政策边界的规范也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担忧。

第五,会议强调要做好市场预期管理,后续政策在出台前会加强与市场的协调和沟通力度,这也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做好自身的工作。比如在政策不确定性降低的时候,企业就有动力进一步做技改,扩大投资。

另外,华夏基金也认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是在关键时候召开的关键会议,对于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恢复,意义重大。会议提出的各大举措,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也有利于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婧也表示,今天股市大涨,政策方面释放的稳定信号是市场信心大增的主要原因。在16号的国务院金融稳定会议上,刘鹤副总理重申稳增长重要性和持续性,同时特别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同时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这一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市场疑虑,扭转市场预期,鼓励长期资金提高持股比例,从根本上缓解了流动性困局。”王婧称。

嘉实基金也表示,公司将一以贯之地积极贯彻中央提出的各项金融稳定方针政策,在投资与研究的过程中,坚持长期主义、关注科技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更好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助推实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将长期向好

资本市场有望提振信心 推动价值回归

事实上,近期在俄乌冲突、疫情反弹背景下,国内A股、港股市场大跌,这次会议发布后,资本市场快速上涨。

多位专家和机构人士表示,近期国内股市大跌是对各种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我国经济基本面处于长期向好态势,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和改革红利也在持续释放,在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淡化、恐慌情绪消除后,资本市场后续会逐渐向好。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本轮A股市场下跌主要是各种利空因素的交织影响导致的:一是近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二是俄乌冲突引发了市场情绪的恐慌,俄罗斯作为能源、粮食大国,对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冲击;三是我国过去一年PPI积累了较多涨幅,而消费等需求端偏弱,叠加美国在通胀压力下提前进入加息周期,这些因素都让投资者对未来市场预期的悲观情绪蔓延,导致A股过度反应,产生了短期的剧烈下跌。

在刘锋看来,虽然股市短期下跌,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足,经济基本面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最新公布的2022年前两个月经济数据的基础指标仍然健康,投资、零售消费等指标出现了显著改善;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对我国影响短期相对有限,我国能源进口相对多元化,能源供给短期内有所保障;小麦、水稻、玉米自给率较高,粮食安全也是相对可控的。

因此,刘锋认为,尽管我国经济接下来仍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对疫情防控我们也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有高效的防控举措,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而在资本市场方面,北交所的设立和全面注册制的推进,以及退市机制的完善,为更多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了更好条件和环境,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相关监管举措和基础性制度也是密集出台,都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看来,近段时间中概股、港股大跌,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如美联储将加速收紧流动性,对美股以及与国际流动性密切相关的港股造成利空影响,国际地缘政治,还包括市场对国内平台经济监管政策,以及美国证监会对中概股加强监管的担忧等因素。此外,香港疫情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投资者对港股基本面的担忧。

“本次金融委会议针对中概股、港股以及平台经济均给出了积极信号,市场表现十分积极,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收盘大涨22.20%,预计中概股也将出现一轮反弹。”董忠云称。

聚焦到资本市场,华夏基金也认为,近期一系列因素叠加导致市场信心比较脆弱,当前指数仍在寻底的过程中,考虑到地缘局势特别是能源制裁的动向依然是短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市场或有修复但依然不排除反复,直到情形进一步明朗和改善。目前风险偏好水平已经收缩至2011年相近区间,低于2016年熔断和2018年。短期调整虽然剧烈,但是风险偏好本身是周期性均值修复的,因此反弹的到来不会太远,从结构上看,成长景气方向仍将是后续反弹的领涨方向。

嘉实基金也表示,我国整体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随着各方面政策的陆续出台,可以预期会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挥进一步的积极作用,经济会更好地健康发展。在投资方向上,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我们仍坚定看好包括绿色电力、智能汽车、生命科技、新兴消费等具有高成长空间的投资方向;对于中短期角度,我们依然维持后市结构性机会丰富的判断,相对看好“稳增长”,例如基建等;需求提振,例如物流、航空、农业;高景气延续,例如新能源、半导体等。

创金合信基金王婧也表示,目前看,俄乌战争大宗商品暴涨等因素对全球市场的负面冲击正在过去,本周四美联储将公布议息决定,大概率不会超出市场预期,外围环境有望回暖。而内部政策的明确偏暖和及时回应,叠加市场处于相对低估区域,将助力A股信心持续提振,推动价值回归。

“我们对后续资本市场的走势抱积极的态度。”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称。

李奇霖分析,第一,俄乌冲击并未改变中国的基本面,目前对俄乌冲突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海外通胀回升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上,但是一方面近期俄乌冲突有所降温,原油、有色等相关商品的价格有所回落。另一方面,中国保供稳价政策稳步推进,加上翘尾因素逐渐回落,国内通胀压力依旧可控。而且针对上游价格可能造成的压力,中国今年推出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给制造业企业营造更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俄乌冲突并不会对中国造成明显的外溢影响。

第二,会议明确了目前中国“稳增长”基调不变,后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持续发力,而且1-2月的经济数据就验证了国内政策能够有效助推经济的修复。国内基本面的持续好转能够给资本市场向好提供底气。

第三,会议消除了市场上的诸多不确定性,比如中概股退市、对平台的治理、收缩性政策的出台等等,并且频繁强调要加强预期管理。

“在市场不确定性逐渐降低,恐慌情绪消除后,资本市场后续会逐渐向好。”李奇霖称。

编辑: 李慧楠
关键字: 股市 机构 A股

专栏